他缘何被誉为“榆林之父”?
余子俊纪念馆外景。
在10月5日闭幕的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上,由榆林市陕北煤海艺术团演出的大型原创音乐剧《余子俊》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而此前4个月,余子俊纪念馆已在榆林高新区落成开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我们计划用‘十个一’工程来挖掘余子俊的故事、诠释余子俊的精神,现在仅仅完成了三四个。”《余子俊》的总创意人、榆林市文广局局长刘仲平对记者说。
余子俊何许人也,引得榆林人从尘封的历史文化信息里挖掘他?他又做了哪些事,能被后人誉为“榆林之父”?
延筑长城
余子俊(1429-1489),字士英,四川青神县人。明景泰二年,他考中进士,获得户部主事官职。因其清廉有才干,十年后“空降”为西安知府。在知府任上,遇大灾之年,余子俊打开粮仓取出十万石粮食救济贫民。正因为他心系百姓,政绩突出,成化初年,主管部门上报应受到表彰的官员,知府有十人,他位居第一。
此后,余子俊先后任陕西右参政、右布政使、左布政使;成化七年正月,转任右副都御史、延绥巡抚。
延绥,时为全国的九边重镇之一,防地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涵盖了今天的陕北大部分地区。因在此前的正统十四年,明军与瓦剌军队在土木堡交战时大败,明英宗被俘,北方的蒙古势力趁势多次骚扰、入侵,延绥防御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在明宪宗成化初年放弃东胜卫所退守长城后,延绥镇更是无险可依,蒙古部落的骑兵经常在延绥一带骚扰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巩固边防已成当务之急。
余子俊到延绥上任第二年,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议延筑长城固守边防。余子俊上疏认为:三边只有延庆平坦开阔,利于驱马疾驰。寇屡次入侵,俘获边民做向导,一直进入河套驻扎放牧。从此寇竟居于塞内,我们反而屯于塞外,在沿边筑墙建堡是当务之急。况且如今旧界石还在,高山多悬崖陡壁,依照山形,随着地势,有的铲削,有的垒筑,有的挖壕沟,延绵相接,形成边墙,这对于整个延筑长城工程来说较为方便。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