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行】同源堂下,听见《赶牲灵》
原标题:【沿黄行】同源堂下,听见《赶牲灵》
走下开往吴堡的火车,穿行在宽阔整洁的站前广场,你的目光必然会停驻在一座高大华丽却又造型独特的建筑上。它,坐落在吴堡县宋家川镇张家墕村西侧的制高点,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唤作“同源堂”。
吴堡同源堂 榆林日报 刘继远 摄
投资5000余万元,历时4年建成竣工,很多人可能无法想到,这样的大手笔,居然出自一位从张家墕走出的民营企业家之手;更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一手创建同源堂的张耀琪,竟在工程竣工一年之后,将其无偿捐献给了他的家乡。
同源堂 资料图
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拾阶而上,逐步认识了同源堂的全貌。在同源堂建设的过程中,张耀琪便有意将其打造成展示吴堡历史文化、传承国学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而同源堂也因此被冠以“国学馆”的称号。而今,经过吴堡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打造,同源堂国学馆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融国学书苑、国学讲堂、民俗国学展厅、孝文化展厅、姓氏博物馆于一体的国学教育基地,成为了吴堡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同源堂 资料图
穿行在同源堂的雕梁画栋之间,眼中所观皆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精髓,耳中传来的,则是《赶牲灵》那苍茫、恢宏中暗蕴沉郁、凄婉的歌声。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
三盏盏的那个灯。
哎呀带上了那个铃子儿呦,
哇哇(得)的那个声……
这一次,《赶牲灵》的歌声听得分外清晰、分外亲切、分外宁静。谁让脚下的这片张家墕的土地,养育了民歌大师张天恩呢!
透过那悠扬绵长的歌声,记者似乎真的看见一个头戴羊肚子手巾、身穿粗布斜扣马甲、脚踩千层底布鞋的青年脚夫,正赶着牲灵一路前行,那模糊的身影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留下的只有那一身浓重的烟草味,以及那响彻云霄的动人歌声……
张天恩故居演唱 “赶牲灵”榆林日报 刘继远 摄
回想当年,意气风发的张天恩便是从这张家墕的村口出发,用一双勤劳的大脚赶着牲灵走遍三秦大地,走过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的山山水水。他去过最多的地方,则是黄河彼岸下柳林,是声名远播的三边,他的目的地,则是红色的陕甘宁边区,驮盐送炭,是他和他的牲灵为抗战作出的贡献。
据当地村民讲述,张天恩去世后,是绥德县圪针店(今吉镇)的老哥们用驴车把他从柳林拉回到张家墕。他的葬礼上,唢呐班子不请自来,吹起了唢呐给他送葬。吹的曲子,就是他创作的《赶牲灵》……
【信 息 来 源】:榆林日报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