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河北: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门路

发布时间:2017-11-24 15:21:47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图为寿东村粮画坊内,女工们正在认真制作粮画。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河北省农业部门会同省直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支持政策,强化要素支撑,培育龙头企业,创新联结

  图为寿东村粮画坊内,女工们正在认真制作粮画。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河北省农业部门会同省直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出台支持政策,强化要素支撑,培育龙头企业,创新联结机制,推广“三零模式”“政银企户保”等一批典型范例,实施了97类8600多个省级产业扶贫项目,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光伏、电商、旅游等新兴扶贫业态成效显现、势头良好。

  河北省农业厅厅长、农工办主任魏百刚说,2016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着眼于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全力推进特色农业精准扶贫工程,努力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项目,确保稳定脱贫可持续。

  做强特色产业

  “咱没钱没技术,一开始真不敢种。现在放心了,我只负责把蘑菇种好管好,一个棚就稳赚两万多块钱。”阜平县栗元铺村菇农孙海军说,去年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在承包了4个大棚,实现了脱贫又致富。

  阜平属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2015年,经充分调研,该县将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河北省农业厅食用菌专家通占元被选派到该县挂职,帮助发展食用菌产业,实行了企业统一棚室、品种、菌棒、技术、品牌、销售,农户分户管理“六统一分”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地食用菌产业从零基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为推动扶贫产业的发展,河北省农业厅编制《“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指导62个贫困县根据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制定特色产业扶贫路线图和施工图,推进“一县一业、一园一牌”战略,初步形成了燕太山区林果、食用菌、中药材、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带,黑龙港流域精品瓜菜和特色养殖产业带,环京津地区“菜篮子”产品集中供应和采摘、观光基地。

  目前,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思路,全省紧扣“特色”做产业,在贫困地区建成4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757个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2000个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推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中国驰名商标8个、省级著名商标236个、地理标志产品41个,成为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突出亮点。

  培育新型主体

  “用这笔钱给老伴买点营养品,买点米面,日子不愁了!”威县沙河王庄村贫困户邢怀信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当地大企业“德青源”的“特惠股东”。他手里拿着第一笔分红款,喜不自禁。

  在当地,和邢怀信一样的贫困“特惠股东”还有很多。

  2015年底,威县携手中国蛋鸡产业化龙头企业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金鸡扶贫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首个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即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将贫困户的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合作社又加入到由县政府牵头成立的农业投资公司,这笔资金通过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和农发行贷款,共筹资2.5亿元建设了金鸡产业生态园项目,贫困户成了企业固定资产的“特惠股东”。

  近年来,河北省把打造有带动脱贫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产业扶贫的着力点,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升带动能力。62个贫困县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3家、市县级龙头企业2147家,提供工作岗位29万个,户均增收1462元。培育农民合作社40062家、家庭农场9972个,带动贫困户70多万户。

  强化要素支撑

  初冬的隆化,寒意阵阵。然而,隆化县南营村蔬菜大棚里绿意正浓,年近六旬的庞瑞正带领贫困户打理蔬菜。从贫困户发展成脱贫带头人,庞瑞说他主要受益于该县“政银企户保”产业扶贫模式,“去年我借了5万块钱,建了6个棚,收入两万多元,当年就脱了贫。”

  庞瑞所在的隆化县是河北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该县针对银行有钱“不敢放”、贫困户急用钱“贷不到”的共性难题,在全省创新实施“政银企户保”合作农业贷款担保模式。

  隆化县委书记陆文龙说:“目前,全县已经发放政银企户保贷款7.8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多亿元,23个深度贫困村已经实现产业全覆盖,其他贫困村已经达到80%以上。”

  今年,该县“政银企户保”产业扶贫模式也从肉牛、设施农业、林果业等特色产业延伸到光伏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了6.3万贫困人口脱贫。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省62个贫困县推广。

  2016年以来,省级农业部门在62个贫困县实施了特色种养业、旱作节水农业等53类2553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安排农业项目资金95.1亿元。今年已安排项目资金55.9亿元,增幅达42.6%。支持贫困地区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100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坚持“一个产业一个专家组”,在环京津28个贫困县成立96个特色产业专家指导组,吸纳专家589名,其中院士两名、农业部专家139名、京津等地专家116名。

  完善联结机制

  平泉是中国食用菌之乡。然而贫困家庭往往是“缺资金、怕风险又离不开家”,对此该市把共享理念贯穿到产业扶贫中,实施推广了食用菌产业“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三零模式”。

  “出完第五潮菇,净挣5万多块,正想着明年多弄一个棚。”在平泉绿河食用菌产业园,八家村贫困户刘彦龙正在“领养”菌棚里采摘香菇。他说,政府融资平台支持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贷款入股园区,由园区负责还本付息,财政扶持每个贫困户1.2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引导贫困户参与经营或入股经营。这样,刘彦龙只干通风、浇水和采菇等低风险的工作,而园区负责产前菌棒生产、产中技术把握和产后产品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并支付给他劳务工资。

  而像碾子沟村61岁村民乔喜文这样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产业项目的深度贫困群体,每年可拿到分红5000元,并陆续拿回入股的补贴资金。

  “去年,全市食用菌年产量55万多吨,产值5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6%来自于食用菌产业。”平泉市长曹佐金说,“通过推广食用菌产业‘三零模式’、设施菜‘一户一棚’‘两区同建’模式等,已经让8.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着眼于解决贫困户参与度低、受益对象不精准等问题,河北省农业部门大力发展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相互参股,大力推广土地、资金、技术、农宅和集体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让贫困农户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发展带来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股份红利,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之路。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