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变废为宝 不起眼的玉米叶能生金

发布时间:2017-11-24 18:58:35 来源: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中国发展网11月24日讯 提起遍布乡村各地的玉米叶子、玉米秸秆,本是微不足道,大都会用来烧火或者喂养牲畜。可就是这毫不起眼的玉米叶、玉米秸秆,在不少地方却变成了农村留守人员致富增收的好产业。 山西省广灵县借助当地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

  中国发展网11月24日讯 提起遍布乡村各地的玉米叶子、玉米秸秆,本是微不足道,大都会用来烧火或者喂养牲畜。可就是这毫不起眼的玉米叶、玉米秸秆,在不少地方却变成了农村留守人员致富增收的好产业。

  山西省广灵县借助当地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草编经济”,探索农村贫困妇女脱贫新路径。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该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采取“巾帼带头人+合作社+基地+贫困妇女”的模式,吸纳周边乡村妇女通过培训加入合作社,一片片废弃玉米叶、一根根蒲草,在农村妇女们的巧手下变成提篮、挎包等工艺品。目前,合作社员工已经发展到84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妇女640余人。2016年合作社全年销售额突破一百万元。

  吉林省敦化市官地镇的妇女们利用废弃的玉米叶子,就地取材,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椅垫、拖鞋、杯套、果盒等数十个品种,远销长春、沈阳、北京等地,其实用、美观、环保使得不少订单纷至沓来。“这要换以前,玉米叶子要不就是搁地里一把火烧了,要不就是喂老牛了,谁知道它们还能挣钱呢?你看看如今的它们经过我手这一弄,一会就能变成一个茶杯垫。”今年44岁的刘秀芹说。据她介绍,她一个人一天使用玉米叶子能够编成一个直径30厘米的椅垫,能够赚到40元。

  李秀兰原来是吉林省榆树市青山乡一名普通农村妇女,2008年她参加了一次草编技艺培训班,自小爱好女工的她便迷上了草艺编织,随着技术的日益精湛,她编织的草鞋、提包等产品备受城里人欢迎,不到一个月就收入1000多元。为了得到更大的订单、带动更多姐妹致富,李秀兰在村里举办了第一期草艺编织培训班,吸引了80多名村民参加。慢慢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草编项目有赚头,原料丰富、技术简单,成本低、见效快还不耽误农活儿,便陆续加入。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李秀兰组织村民“点草成金”的事情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草编项目的广阔前景。2010年5月,李秀兰成立榆树市青岳草艺编织协会,“这几年,我们通过农博会展销、网络推介等方式,不仅打开了国内市场,国外订单也很多,像日本、瑞士等。”从最初的家里编织,蹲车站、站街边卖产品,发展到开工厂、参展会、接外单,原本一文不值的玉米叶变身为一件件艺术品,李秀兰的草编事业越来越红火。如今,草艺编织协会从业社员500多人,带动非社员户1000多户,培训人员2000多人,辐射周边20多个乡镇,会员年均增收万余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