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南海 I 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阳江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25 17:26:03 来源:南方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 杨逸)11 月 25-26 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 " ‘南海 I 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在广东阳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 / 杨逸)11 月 25-26 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化厅、阳江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 " ‘南海 I 号’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 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召开。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副局长、广东省文物局龙家有局长、阳江市人民政府温湛滨市长、联合国教科文驻华代表处文化项目专员 Himalchuli Gurung 女士、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宋建忠副主任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美国、希腊、日本、韩国、伊朗、新加坡、柬埔寨等国的专家学者 80 余人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宋新潮副局长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 南海 I 号 " 以精彩纷呈的考古成果向世人展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风采,此项发掘工作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重要的水下考古成果。他强调以 " 一流的发掘、一流的保护和一流的展示 " 来组织实施 " 南海 I 号 " 发掘与保护项目。他还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技术装备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中国水下考古的发展历程,呼吁中国水下考古人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继往开来,锐意进取,为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发展谱写新篇章,为国际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与会代表就海洋贸易与文化交流、水下考古探测技术、出水文物保护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希腊、伊朗、日本、韩国、柬埔寨、新加坡的学者还分别介绍了所在国水下考古的最新进展。大会期间,与会代表现场参观了位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内的 " 南海 I 号 " 沉船发掘现场,观摩 " 南海 I 号 " 出水文物现场保护实验室,并参观 " 丝路船说——‘南海 I 号’的前世今生 " 展览。

  " 南海 I 号 " 沉船 1987 年发现于广东上下川岛海域,2007 年采用 " 沉箱整体打捞 " 方案出水, 2013 年启动室内考古发掘,现已完成大部分船货清理工作,目前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南海 I 号 " 发掘与保护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实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协同开展文物保护工作。

  考古发掘确认 " 南海 I 号 " 是一条满载各类货物的南宋时期沉船,残长 22.15 米、宽 9.8 米,共发现 14 道隔舱,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已发掘清理出土、出水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朱砂、动植物残骸、植物果核等。已出土文物 21000 余件套、标本 2600 件,其中瓷器 19000 余件套、金器 180 件套、银铤 183 件套、铁器 84 吨、铜器 170 件套、铅锡器 85 件、竹器 13 件,木器 46 件,漆器 28 件、石器 25 件、铜钱约 17000 枚,以及大量动植物标本、船体构件等。" 南海 I 号 " 考古成果为造船史、陶瓷史、航运史、贸易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