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多种医联体模式成效显著 让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病有所医”
今年四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意见建议,记者从今天(25)上午举行的第二届中大论坛了解到,我省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建设成果显著,为基层医疗水平提升和百姓家门口就医提供了便利。
在城市以三甲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内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无论什么样医联体模式都是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或者偏远地区流动。中大医院医务处主任张业伟说,中大医院医联体内有50多家医疗机构,要保证每个医疗机构“天天有专家、月月有讲座”真正实现能力提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接近50个专家在各个医院,疑难疾病送到我们医院的逐年在减少,地方医院慢慢帮扶好多问题慢慢可以解决了。”
中大医院溧水分院副院长、骨科主任高增鑫每周在溧水人民医院要上四天班,和他一起前往的是一个10个人的团队,两地奔波的“传帮带”教学下,溧水人民医院的门急诊量的改变是最好的证明:“一天的急诊量200多人,至少翻了一番。门诊量也提高了50%,医疗纠纷明显减少,三四级手术的比例大幅度提高。”
对于基层医院哪怕是县级医院来说,一些突发疾病抢救能力一直都是短板。滨海县人民医院院长吴限骄傲的告诉记者,在中大医院的帮扶下,他们医院建成全省唯一一家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县级胸痛中心,今后将更好地为全县百姓生命健康护航:“心梗的病人、脑卒中的病人是走不出去的,专家也是来不及到现场救治的,只有培养出当地的专家才能救他们,我们去年一年就做了80多例,这些病人大多数都是有什么危险的。”
去年,南京高淳人民医院的门诊量增长13%,住院量增长近10%。专科实力、诊疗水平等显著提升。南京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告诉记者,这是鼓楼医院专家团队努力的成果:“在高淳感受到的是鼓楼的品质,原来他们跑都是因为享受不到鼓楼同质化的医疗资源。而且你不仅是把疾病看好,一定要让他达到鼓楼的品质,我们有点对点的帮扶。”
让老百姓的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市区,重病能够有所保障,这不仅仅需要推动专家优质资源的下沉,更需要基层技术能力的跃升,而多种医联体模式在江苏的探索实践也将使更多百姓在家门口就实现“病有所医”。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