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国诈骗之乡,毫无疑问就是这个地方

发布时间:2017-11-26 08:14:31 来源:地球知识局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作者:小米桶 制图:孙绿/ 校稿:猫斯图/ 编辑:大绿 自从手机普及以来,我们都曾接到过一些陌生的电话。有时候是声音甜美的客服小姐,耐心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超值的理财产品;有时候是态度严厉的办案人员,呵斥我们涉入刑案,要汇钱交保;有时候是泣不成

  作者:小米桶

  制图:孙绿/ 校稿:猫斯图/ 编辑:大绿

  自从手机普及以来,我们都曾接到过一些陌生的电话。有时候是声音甜美的客服小姐,耐心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超值的理财产品;有时候是态度严厉的办案人员,呵斥我们涉入刑案,要汇钱交保;有时候是泣不成声的少年少女,哭喊着说被绑架。

  电话对面可能是摄制组

  这些一套套让人防不胜防的剧本,大多就来自电信诈骗集团,人们稍有大意,辛苦挣来的钱就落入他们手中。

  电信诈骗集团随着电信业的发展日渐“蓬勃兴起”,台湾正是这地表最恶集团的大总部之一。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呆湾诈骗犯的故事。

福州一条街

  10年前,台湾诈骗犯罪在岛上猖獗一时。当时他们的主要手段是假称积欠电信话费,光是2006年全台电信诈骗财产损失就高达40亿元人民币。

  那时候的台湾诈骗犯,利用两岸没有司法互助条款的空档,在福州设立通讯机房,以打电话的方式对台湾行骗。这些集团在大陆以台商公司名义运作,一般一个“公司“有雇员四十余人,内部管理严密,层级分明。除少数主管外,基层人员都采取军事化管理措施,严格限制外出。

  两边跑,两边骗

  这些基层单位在实际操作电话前,都会接受严格的培训,每人都要亲手抄写工作话术,并且背得滚瓜烂熟,才能上岗操作。公司每天都要召开检讨大会,对每一套剧本、每一个“客户”的反应都要经过斟酌,稍有不妥,当天就要改正,堪比现在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界面的更新速度。

  每天都要总结问题

  这些“公司”皆结成团伙,设有上游负责招募、训练诈骗人员的招募商,中游设有“加盟”组织的公司负责人,下游设有负责洗钱和控制金流的操盘手——诈骗业界称“水房”。分工之明确、利润分享之精准、每一道程序都严谨到俨然是国际连锁大企业。

  培训手册。。很专业

  2008年,台湾检警才抓到一批台籍诈骗犯。询问起福州基地一事时,才得知那里有一条街 的台商都在暗地里从事“打电话”行业。这里每日每夜灯火通明,基层员工高达两千人以上,每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二小时。

  而他们的老板,清一色都在台湾吃香喝辣,享受人生,钞票赚到数都数不完。

  横扫全球

  2009年4月,《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签署,这才让气焰高涨的诈骗集团得到遏制。不过,却也籍着这一压力逼他们出走,如病毒般蔓延到全球六大洲。

  不过这个时候,台湾本地居民因受骗太多,已经不大容易上当了。于是骗子们将对象锁定在中国大陆地区,毕竟这里有同文同种的庞大人口,在完全是乱枪打鸟的诈骗业眼中是比台湾更大的肥羊。

  于是,一个新的“首脑在台湾、机房在全世界各地、受害人在大陆”的新型犯罪流程浮上台面。台湾杂志《今周刊》曾经采访一些自东南亚国家被捕返台的诈骗犯,总结出他们营运的情况,同曾经在福州建立的诈骗基地的过程非常相似。

  初建一个海外机房,大约要四十万到五十万人民币,首脑作为出资人,会一并将三十到四十人中、基层人员,甚至连煮饭的厨师都一并带出国。

  这些人因签证限制,一次出动通常只能滞留三个月左右。为了安全起见,他们通常会以出国旅行方式,团进团出,一旦返台便就地解散。等过一阵子后,再组织起来,更换潜伏的国家,重新“开业”,再诈骗三个月。

  诈骗集团全球化后,不光有台湾人加盟,连大陆人也一并召来。

  全家福,笑一个

  台湾人的口音破绽还是会引起人们的警觉,大陆员工就能完美规避这个问题。如此便形成了更严密 的三级诈骗手法。

  其中一级骗子最基层,通常是资历较浅的新手,他们是民众一般接到诈骗电话后第一个交谈的对象;二级骗子经验丰富,主要负责在有人上钩之后,出面扮演具体的角色,例如公安民警或银行主管,加深受害人的信任感和危机感;当受害人对二级骗子深信不疑后,最资深的三级骗子就会登场,对受害人下达转移金钱的具体指令。

  台媒的总结。。

  通常三级骗子就已是一个“公司”的头目,他们应变能力充足,还善于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一般人在他们手中好似羊入虎口,一不小心真的毕生积蓄都会被榨干。

  最初,这次跨国诈骗集团主要的潜伏地主要在东南亚地区。

  像是2009年在柬埔寨被捕的台籍诈骗犯郭伟正,就是假冒大陆财税局、金融监管部门等官员,专诈大陆富豪。郭犯被抓捕后,坦诚他是骗台湾人起家,后来因为台湾人越来越难骗了,才去改骗大陆人。

  还有2010年,菲律宾警方破获一起跨国诈骗集团,其中有台籍14人、陆籍10人,因受害人全部都在中国大陆,故菲律宾将此案嫌疑人全部送往大陆受审。

  对付犯罪分子还需要包专机

  近年来,大陆警方与东南亚各国合作打击犯罪的力度逐渐加强,使得诈骗集团又进一步向非洲、中东地区、和大洋洲等地扩展。

  总之,只要网络条件好、入出境审查不严格、生活成本低、治安混乱的国家,诈骗组织都可以说是遍地开花。2014-2016年,非洲肯尼亚就曾接连破获电信诈骗案,案犯被缔结回国后,人人喊打。

  台湾媒体绘制的诈骗犯转移地图

  根据中国公安部的粗略统计,从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0%以上;诈骗金额平均每年都在百亿人民币,2015年更是暴增至两百亿人民币以上,足见诈骗业之繁盛。

  不过,能让大陆受害者的钱顺利流入台湾诈骗犯的口袋里,靠的不是新的技术,而是银联卡在台湾提款的漏洞。

  自从2010年,为了提升大陆民众赴台消费的便利性,银联卡开放在台湾的ATM直接提领现钞的功能。全台湾共有一万六千多台ATM开放此功能,每日单笔提领可达一万元人民币。

  这项惠台政策马上成了诈骗分子的福音。只要能拿到银联卡正卡的资料,马上把资料传回台湾制作复制卡,就可以前往ATM进行盗刷。

  如此还催生出了一个新的诈骗职业,俗称“车手”——车手每次出动,都会携带制作好的几十张复制银联卡,前往各个ATM提款,再存入诈骗集团所设的账号。他们专门前往为陆客在景区开通的ATM,监控松懈,非常容易得手。

  emmmm

  2015年,仅前半年在台湾使用银联卡盗走的赃款就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警方虽逮捕台籍诈骗犯八百人,但是这几十亿赃款最终只追缴回20万元。逼得中国人民银行大规模缩减银联卡在台湾的领款额度,从以前的每天提领一万元缩限至全年提领十万元,就是为了防堵诈骗集团的疯狂盗刷。

  “台湾奇迹”

  从两岸联手共同打击犯罪以来,抓获的七千多名诈骗犯中有四千六百人是台湾人;全国的诈骗损失有50%落入台湾人为主的各个团伙手中;而诈骗金额在千万元以上大案更是几乎全部 都是台湾犯罪集团作为。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 电信诈骗台湾最强?

  第一个原因当属台湾诈骗历史悠久。从1990年开始,电信诈骗就在台湾出现,有“假退税”、“假中奖”、“假绑架”、“假警察”、“假银行专员”等等一系列剧本演进。而大陆的电信诈骗第一案直到2000年才在安溪展露头脚,整整晚了10年,手法也是完全从山寨台湾诈术开始。

  第二个原因是台湾地区所发护照免签国比较多。电信诈骗必须要以语音通话或文字简讯的方式发送出去,因此必须要经常更换基地,以减少被追查到发信地点的可能。台湾人能免签远赴大量非洲、欧洲和大洋洲国家,对展开游击作战非常有利。

  ??

  第三个原因是诈骗业人才济济。台湾诈骗业比周边地区早发展10年,师傅一代早已传至徒子徒孙。关键技术如设置机房、转接网站、骇客读卡机等,都已酝酿为“可口可乐秘方”一般的独门绝技。师徒“教学相长”,由此才能犯下千万元以上的大案。

  还有这种操作

  第四个原因是台湾当局对于诈骗犯罪的量刑轻微。按照台湾地区法律规定,诈骗罪量刑为最高五年的有期徒刑或新台币五十万一下的处罚。而大陆则按照数额,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将面临无期徒刑。因此,台湾的诈骗歹人不论在哪里被抓,只要遣送回台湾,常因判罚较轻,很快就能出来重操旧业。

嗯,某网站上复制过来的一张图

  下面是原标题

  “標題[爆卦] 台灣釋放詐騙犯事件登上馬來西亞華人報紙”

  第五个原因主要还是大陆民众、银行业者对电信诈骗的防范意识不够强。台湾诈骗集团的目标跨越学生、退休老人、下岗职工等数个社会阶层。他们往往是这个社会的最弱势群体,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成为最容易下手的对象。社会应在这些群体中,加强宣导;银行业界也应提升警觉,在办理转账等业务时,协助民众厘清真伪。

  台湾警察大学教授在研究诈骗集团犯罪手法时,曾叹息大陆人民“被骗了十年却还是很好骗 ”、“除了大西北,几乎每个省都是大肥羊 ”。这不争的事实证明,仅靠检警抓捕诈骗犯、加强打击力度、提升刑期等措施已是亡羊补牢。有时候即便能捉到贼人,也未必能追回被骗之款。

  屡试不爽

  因此,防范诈骗人人有责,提高警觉才是防范之根本。台湾诈骗行业之猖獗,关键还在于人们的警惕性不足。将诈骗从“事后报警”提升到“事前警觉”,才是阻止诈骗猖獗的最有力手段。两岸警方继续加强合作,限制诈集团的魔爪,当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