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离队日子的临近,老兵的忧虑这个心理服务工作组都懂

发布时间:2017-11-26 10:27:03 来源:中国军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离队日子的临近,老兵的忧虑这个心理服务工作组都懂 又是一年退伍季,一批老兵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摸爬滚打的连队。随着离队日子的临近,他们的心思变得有些沉重,有的为能否实现留队愿望担心、有的为个人转身就业前景忧虑……第78集团

  原标题:离队日子的临近,老兵的忧虑这个心理服务工作组都懂

  又是一年退伍季,一批老兵即将离开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摸爬滚打的连队。随着离队日子的临近,他们的心思变得有些沉重,有的为能否实现留队愿望担心、有的为个人转身就业前景忧虑……第78集团军心理服务工作组深入老兵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跨过“心坎”迎接新挑战

  ■姜嘉霖 安 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向 勇

  不必灰心,站岗放哨最荣光

  又到退伍季,对于第78集团军某旅中士小李来说,早已做好了离开部队的准备。然而,他的心结却不在这里。看着和自己同年入伍的战友们有的提干当上了排长,有的比武夺魁立上了军功,细数自己军旅这些年却一无所获,回去该怎么跟亲朋好友交代呢?

  “像小李这样临近退伍产生失落心理的战士并不少见。”集团军心理服务工作组成员黄胜伟深入了解后发现,很多老兵因未能考上军校、学上技术和晋升更高一级士官等个人愿望未得到满足而产生失落心理。轻度的心理失衡会影响官兵的感知、记忆、情绪、思维,打破各个方面的协调性,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心理失衡会扭曲官兵的感知,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违规违法。

  围绕“谈谈在部队的收获”,黄胜伟邀请大家一起交流互动。“来部队,我最大的收获是提升了自己的‘软实力’,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意志品质得到加强、与人交流更加友善……”“这些年,我虽然没有太多的个人成绩,但我骄傲,因为我为祖国站过岗……”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让面临退伍的士官明白,很多宝贵的收获是无形的,当兵的经历和在部队得到的锻炼才是最大的财富,彷徨失落的心结也渐渐解开,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上。

  不必焦虑,素质就是敲门砖

  临近退伍,上士小钱忙得不可开交。年过三十的他白天忙着打电话联系单位、打听就业形势,晚上加班加点准备招聘资料。压力之下,小钱经常掉头发,晚上一闭眼心中对未来充满迷茫,这令他焦虑难安。

  心理服务工作组开展工作时发现,类似小钱表现的战友不在少数。他们有的认为,几年军旅既没有升级学历,也没有学过技术技能,在地方应聘大军中没有任何优势;还有的认为,虽然自己军事技能突出、个人作风过硬,但在地方根本派不上用场。心理服务专家张忠宇分析说,这是老兵退伍前最常见、最突出的一种情绪反应,是由退伍这一客观事实引起的状态性焦虑,是老兵面对不确定未来时本能的心理反应。

  抚平小钱焦虑的是一纸聘书。原来,为了缓解面临退伍战士们的焦虑心理,集团军心理服务工作组将“药方”开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那段时间,该旅邀请驻地6家知名企业领导围绕“为什么选人用人坚持军人优先理念”进行座谈交流,还将创业成功的9名转业、复员老战友请上讲台。旅里还要求营连为退伍老兵写好推荐信、举荐函,介绍好老兵们的特长、性格及各种表现。多家驻地优秀企业为军人的素质所折服,频频向退伍老兵抛出橄榄枝。小钱因在部队锻炼出一定的文字功底,并且还精通软件编程和系统维护,被驻地一家知名企业聘为职工。拿着这份沉甸甸的通行证,小钱对未来重拾了自信,表示到地方再立新功。

  不必懈怠,保持老兵本色

  前不久的一次训练,士官小周因没有按要求完成指定训练内容和班长发生争执,其做法遭到了连队干部批评。小周感到委屈:“在部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也算尽足了义务,就这段时间放松一下不足为过。”

  在对小周进行个人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心理专家范兴冰了解到,小周的5年军旅可谓荣誉满满。义务兵时就因素质好、能力强当上班长,选取士官后在各类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是连队公认的好兵。经进一步了解发现,小周的例子并非个别,眼看要离开部队,一些老兵认为媳妇熬成婆了,可以松松劲、歇歇脚了,从“我要做”开始逐渐转为“要我做”,工作疲于应付,缺乏激情和创造性,工作效率明显降低。老兵的管理也成了这个时期令带兵人揪心的事。

  老兵如何永葆本色?心理服务工作组指导各级在老兵中开展“站好最后一班岗、尽好最后一份责”“留下好形象、带走好回忆”等活动,增强老兵对部队的留恋,自觉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开展“把宝贵经验留下来、把意见建议说出来”活动。老兵们深入战友中,将自己多年来总结的带兵方法、装备维修技术悉数留给连队,传给战友。小周将摸索总结的某型装备快速瞄准锁定3步法传给战友,赢得了他们的赞誉:“你一直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永远记得你。”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