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南京保卫战的碉堡保存完好
一座完整的民国碉堡藏身荆棘丛中。
碉堡射击孔周围的清晰弹痕。
汤山位于南京东南郊,80年前的南京保卫战中,这里首当其冲,是日寇的主攻方向之一。最近,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在江宁汤山花家村外,发现一座罕见的保存完好的民国碉堡,人员不仅能自由出入,其射击孔周围还明显保留了十几处弹痕。
实习生庄玉
扬子晚报记者张可文/摄
高岗荆棘丛中藏着一座弹痕累累的碉堡
江宁区汤山街道孟墓社区花家村距离马群大约25公里,在“宝华山—青龙山”一线宁镇山脉余脉的东南侧。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和抗战史学者唐恺同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最近他们通过走访与周围居民指点,在花家村北侧的高岗上新发现一座民国碉堡。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跟随丁进重新走访现场,穿过一片荆棘丛和玉米地后,找到了这座碉堡。它呈现长方形,是混凝土浇筑的,长度超过5米,宽度接近4米,有一个射击孔,面向东南方向。记者看到,在射击孔周围分布着大小十几个清晰的凹痕,似是当年激烈战斗留下的弹孔。
整座碉堡有沉降的现象,但大部分仍保留在地表以上。记者跟随丁进从1.2米高的门里钻进碉堡,可以看到其内部地面有较厚的淤泥堆积,但格局依旧保存完好,分为射击室和休息室两间。经过测量,这座碉堡内部高度1.8米,顶部厚度超过90厘米,壁厚50厘米。“这对于日军当时普遍装备的小口径火炮,很难直接击穿。”
刚打过淞沪会战的
千人残师在此抵抗日寇
丁进告诉记者,这座碉堡射击孔有“内窄外宽”的特征,射角为70°,属于“侧射工事”,与直接开口的“正射工事”不同。“根据时任工兵学校教官的黄德馨回忆,抗战时京沪杭一线重机关枪工事设计以‘正射’为主,但战斗实践证明,侧射工事更能保护碉堡内的战斗人员。据史料记载,这座抗战碉堡,应为中国军队独立工兵第一团构筑的223座国防工事之一”。
上一篇:济南今秋迎来首个“寒潮蓝”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