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国海洋档案馆揭牌十周年之际
数百平方米的大厅里,两米多高的灰白色柜子从入口一直排到尽头。通常情况下,这些柜子看上去如同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侧面,等距离地排列着一排手柄。操作任何一个手柄,这个整体就会在相应的位置打开一条通道,柜中乾坤立刻呈现在你面前:整齐的档案盒一层一层地码放在柜子里,每一个盒子上都标注着盒里的内容:58普查、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海岛资源综合调查、“908专项”……
中国海洋档案馆塘沽馆区
这个“充实”的大厅所在的五层大楼,外观以蓝为主色调,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闹中取静。
2007年11月20日,中国海洋档案馆在这里揭牌。
蓝色记忆 刻印追梦的足迹
“30年后,50年后,回顾我国的海洋事业,看什么?不就是看档案嘛。”一位资深海洋工作者在参观中国海洋档案时感慨道,“海洋事业不像陆上搞建设,一栋栋大楼,一条条高铁,都看得见、摸得着。一望无垠的大海上,你探索100年也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大多数时候,你的成果也是无形的。那么你的足迹在哪里?成果在哪里?这一切的一切,唯一能找到的地方,就在档案馆。”
其实,海洋档案馆的意义何止这些?我们说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自然海岸带,那么原来的海洋环境是什么样的?我国绵延18000公里海岸带的原始自然形貌什么样?要想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参照系,这个原始的参照系在哪里?也在档案馆里。1958年,新中国成立不到10年,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就意识到摸清海洋家底的重要性。于是,“58海洋大普查”在全国展开。说60年苍海桑田有点牵强,但在某些地区的海岸带变迁中,却也切合实际。比如黄河入海口,1958年的面貌与今天相比,差别巨大,要进行对比,参照系就在档案馆里,因为这里能找到最全最原始的“58普查”档案资料。继“58海洋大普查”之后,我国又相继进行了多次海洋调查,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珍贵的资料,如今这些资料都有了归宿——中国海洋档案馆。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