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送到家“输血”变“造血”
最近,罗山县东铺镇的“花老板”张志勇在为新建温室大棚忙得不可开交。他盘算着,若是能赶在11月底再种上一批茉莉花,到明年六月肯定能多赚两万元。
三年前,张志勇没有这样的底气。当时岳父患重病无人照料,外出务工近20年的他和妻子不得不回乡,依靠在县城干零活和四五亩苗圃的微薄收入,支撑着这个贫困的家。
一年前,张志勇“碰上”了好运气。县里举办首届教育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由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市、县农林专家现场授课,手把手教授因地制宜脱贫致富技术。和他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罗山县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4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
“跟着专家学了技术,更开了眼界。”张志勇说,正是在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下定决心要创业。
去年年底张志勇果断借钱流转了十亩地,建起大棚种下了茶花等观赏花卉。而罗山县“一周一村、送教下乡”的常态化职教扶贫模式,更让他吃下了致富定心丸。
“专家经常来,花木长得好,销售当然不发愁。”张志勇乐呵呵地说,不久前,湖北洪安的客户还来家里买走了两万元的茶花。今年9月1日,他又签下8亩土地的流转合同,准备再建三座温室大棚,试种专家推荐的中药明月草。
如今,张志勇不仅运营着30亩花卉基地,还在县城开了花店,成了名副其实的“花老板”。“今年我家会正式脱贫。”他说,“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有奔头多了。”
像张志勇一样受益于教育帮扶的贫困户,在罗山很常见。“我手机里存了很多专家的电话,有问题24小时随时问,这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定远乡贫困户毕艳峰感激地说。毕艳峰接受培训后流转山林做立体养殖,出产的黑猪、土鸡销往西安、广州。今年他不仅能摘掉贫困帽,还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职业教育的常态化,解除了贫困户创业的后顾之忧。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熊安仁告诉记者:“我们结合农村贫困户的实际,建立了大棚蔬菜、良种培育等六个实训基地,‘每村一期、一期一班、一班一专业’,将培训班办到贫困村,将技能送到家门口,帮助有了一技之长的村民走出贫困。”
职业教育的精准发力,变“输血”为“造血”。两年来,省财政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依托53个贫困县的中职学校,专门开设了“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定点、定时、定向,因人、因地、因时对建档立卡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实施技能精准培训,累计培训10566人;投入资金740万元,在涉农职业院校中建立了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招收1286名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厂房车间开展教学,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科技知识与技能,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培训产生的示范带动连锁反应,培养了一批人、富裕了一批人、带动了一批人。夏邑县探索实施了“把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村支部书记”的“四步培养法”,在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得到增强。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