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马路中的白色护栏,为什么被称为“夺命杀手”?

发布时间:2017-11-27 17:14:51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前天上班途中,小编突然被前方散落一地的护栏吓了一大跳,幸好躲闪及时才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刚刚发生过事故,全因对向车辆刹车不及时直接撞向了护栏,好在驾驶人员暂无大碍,只不过现场还没来得及清理,导致了那条路后来大拥堵。话说,此次

  前天上班途中,小编突然被前方散落一地的护栏吓了一大跳,幸好躲闪及时才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后来才知道原来这里刚刚发生过事故,全因对向车辆刹车不及时直接撞向了护栏,好在驾驶人员暂无大碍,只不过现场还没来得及清理,导致了那条路后来大拥堵。话说,此次小编所见还算是轻微事故,但马路中间的白色护栏却经常因其杀伤力之强,被很多车主称之为“夺命杀手”。然而,真的有那么可怕?

马路上的白色护栏成夺命杀手

  小编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因“马路护栏”而引起的二次伤害事故,居然还真有挺多的,并且车祸现场大多都惨不忍睹。而且,对于白色护栏这种公共财政,每年因事故或天气原因而引发的养护费用应该也会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大多马路中间的护栏是由塑料和钢管组合在一起的,用卡扣和套管的方式固定,所有算是非常脆弱的,有时候刮大风还有可能吹倒一片,而类似的新闻事件小编在网上也找到了几则,比如青岛、南京、洛阳就均出现过这种现象,如下图。

  护栏倒下还算“小伤”,但就怕它对车辆和人体带来二次伤害,从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如下图,这是小编随手搜索的相关事故图片,而除此之外,类似的视频事故也能找到不少。

  为何白色护栏对车辆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首先,白色护栏并不高,估算着其高度与车辆的挡风玻璃高度差不多,倘若发生撞击则很容易导致钢杆飞出而直接打到挡风玻璃上,加上护栏的防撞性并不高,所以导致钢杆击穿车体的概率则比较大了。再则,即使撞上护栏的车辆未发生严重事故,但倒塌、变形、散落一地的护栏也很容易“伤害”到对向行驶的车辆。以下有几则典型的因护栏而引发的严重事故:

  有太多这种类似的案例了,而之所以会有“撞上护栏”这样的事故,很大原因皆是驾驶员不谨慎,或是为了避让其他事物而导致的。尽管,“谨慎驾驶”四个大字是每个驾驶员都知晓的,但在实际开车途中却又经常忽视。我们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车开得好不好并不与驾驶技术成绝对正比,而更重要的是开车素质以及开车礼仪的普及,而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不再需要设置护栏的时候,也许才是文明出行真正到来的时候。

  常有事故发生 为何还要设置护栏?

  护栏的作用其实和双黄线差不多,但大多时候,仅依赖双黄线来约束驾驶人和行人的出行,似乎还远远不够。比如,在没有设置违章拍摄电子警察的地段,总有些司机为图方便直接跨线调头,而这就带来了安全隐患;此外,在没有设置护栏的地段,也会有不少行人直接横穿马路,所以护栏的设置则成了必然性,其出发点是好的,这点我们必须肯定。

  不得不说文明素质是道槛,倘若大家都遵纪守法,也完全是可以避免护栏的存在的,所以我们在讨论护栏带给我们二次伤害的同时,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从自身身上找原因。

  撞了护栏后该怎么办?

  护栏是属于道路交通设施,所以它是公共财产,你若不慎撞上了护栏,千万千万不要逃逸,否则就会出现以下这样的后果。

  若不慎撞上了护栏,正确的做法是: 请在第一时间报警处理,然后向保险公司报案,并要留在现场等候交警。当交警到达现场后,会根据财产损失情况要求肇事者进行赔偿,若有第三方责任险,该赔偿金可由保险公司出。倘若事故现场有人重伤、死亡或者是公私财产受到了重大的损失,肇事者除了需要自掏腰包支付相应赔偿外,还将面临刑事责任。

总结

  ?护栏成为“马路杀手”的案例总是让人不寒而栗,但在我们一昧吐槽“不该设置护栏”时,我们更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因为归根结底,护栏的设置有其“迫不得已”——如果驾驶者遵纪驾驶不越线,如果行人不横穿马路,或许护栏才能真的被双黄线来替代。不过,我们也应始终相信这只是个时间的问题,随着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命安全受重视的程度,文明出行定会有普及的一天。而现在,我们与其抱怨埋怨,不如严于律己,从自身出发为文明出行做一份榜样。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