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临夏州:发展劳务产业 壮大劳务经济

发布时间:2017-11-28 12:37:29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临夏州委州政府把劳务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三个“百亿元”产业之一,先后出台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和加强有组织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转移就业“5520”星火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

  临夏州委州政府把劳务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三个“百亿元”产业之一,先后出台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实施转移就业工程和加强有组织劳务输转工作的意见、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转移就业“5520”星火工程实施方案、加快富民产业培育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规定、劳务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到2020年实现劳务收入突破100亿元目标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狠抓劳务技能培训、劳务基地建设、转移就业、服务管理等工作,全州劳务输出规模保持稳定,劳务收入稳步增长,劳务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健康有序的良好态势,在加快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创业、推进人口城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州去年输转劳动力50.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5.78亿元,人均劳务收入达1.5万元。目前,全州劳务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一)

  临夏州积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

  签约“订单”促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兰州东方技校、江苏南通工贸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就业协议,由培训学校常年在临夏州招生培训。积石山、康乐县职校与州外职校联合开展州内培训1年、州外培训1年的“1+1”培训活动,把培训与实训相结合,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主要培训内容有数控机床、电子电工、烹饪、家政服务等专业,累计培训1.4万多人,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市场需求促培训。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缝纫裁剪、汽车驾驶、美容美发、电焊等市场就业率高的工种培训工作。广河县牛肉拉面,东乡县汽车驾驶与维修,和政县缝纫裁剪,永靖县电焊、电工,临夏县农机驾驶、服装裁剪,积石山县汽车驾驶、电动缝纫技工等培训工种,市场有需求,参训人员多,就业有保障,深受群众欢迎。

  整合资源推培训。依托州内中专学校师资力量齐备、学习培训场所完善,有利于开展技能培训的实际,积极与州外职业院校联合和合作,开展以服装加工、经贸阿语翻译、电子电工为主的培训工作,提升城乡劳动力就业能力。在培训基地建设中,还将州农校、民族学校、临夏卫校整合为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有效对接。

  (二)

  临夏州加大组织输转规模。

  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扶持有实力的劳动者回乡创业,依托经济园区、村级产业互助社带动就业。目前,在6个经济园区中,回乡创业人员申办企业620多家,974个村级产业互助社中跟进企业2187家。全州累计回乡创业人员达到1.23万人,辐射带动近6万人就地就业。永靖县回乡创业人员王永平,创办甘肃金发集团,为家乡群众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

  务工带动就业。全州每年组织输送4万多名富余劳动力到新疆、青海等地的劳务基地,从事摘棉及各类果蔬品的采摘等季节性务工。积石山县向新疆、青海及兰州等地建筑市场,组织输送建筑工1万多人。东乡县组织2500户农户到张掖、酒泉等地,跨地域从事规模养殖业,养羊规模达6万多只。

  品牌带动就业。借助甘肃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近7年累计对2.24万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以牛肉拉面、建筑装饰、电焊、计算机操作等专业为主的技能培训。临夏县尹集镇涧上村有624家农户,从事牛肉拉面行业的就有500多家,家家户户实现脱贫致富。目前,临夏人在全国各地开办的牛肉拉面馆有近8000家,带动近3万人就业。

  (三)

  临夏州全力做好劳务输转的服务保障工作。

  开展劳务信息进万家活动。为农民工发放有省州县市劳务机构、驻外劳务联络站办事处负责人名单、联系电话信息卡和务工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培训及进城就业常识等内容的务工证,提供就业咨询和维权服务。

  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取消《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务工证》工本费等所有涉及农民外出务工的行政性收费项目,规范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办理程序。

  围绕机制保障,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对组织输转人员免费提供交通费,对完成组织输转任务的单位及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带头人进行奖励,营造了全域联动发展劳务经济的良好氛围。

  同时,临夏州积极开辟劳务基地。先后与13个省市及相关企业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各类劳务基地45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劳务基地2个,千人以上规模劳务基地12个,累计带动就业人员8万多人。目前,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连江,江苏南通、苏州、广州、北京等地劳务基地已成为临夏州人力资源输转的重要出口。

  临夏州还精心实施转移就业工程,积极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转移就业工程,先后建立了以苏州及周边地区为主的长三角转移就业基地和以深圳、东莞、佛山为重点的珠三角转移就业基地,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自我管理的转移就业路子。2010年以来,临夏州向东南沿海地区转移就业人员累计7.12万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8072人次,月平均工资在4000元以上。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