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成难题 孙洁:缺乏配套机制
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成难题,全国政协委员孙洁连续多年推动长期护理保险
缺乏配套机制,“长护险”落地难
■在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当下,完全依赖财政支付长期护理费用不可持续,长期护理保险或是一种解决方案。
■由于国家尚未明确统一的标准体系,各地对失能程度的认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目前我国的护理服务分级缺乏、体系分散以及碎片化,无法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理赔和费用补偿,更不可能运用保险机制调节养老服务体系格局。
■希望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契机,建立统一的失能等级和生活自理能力等级标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中描绘的老人安享晚年生活的氛围,既是子女的期盼,也是孝道体现。
然而,不可逆转的加速老龄化的局面,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的趋势,以及随之而生的庞大的养老费用,让“养老”成为沉重的话题。
靠养老金,能支付长期护理费用吗?
可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6%,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失能老人不断增加的同时伴随着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传统由家庭承担失能老人长期护理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失能老人长期护理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算过一笔账,在北京,一家公立养老机构中,最低床位费为1900元每月,再加上餐饮、护理等费用,每月的花销大约在6000元至7000元左右。居家养老模式同样花费不菲,仅照顾老人的人工费用每月就需要3000元至4500元左右。而根据人社部数据,2015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为每月人均超2200元。很显然,单纯依靠养老金,已经很难满足社会需求。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