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义无反顾地“瘦身健体”才有出路
原标题:北京,义无反顾地“瘦身健体”才有出路
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西河沿的居民最近发现一个“奇迹”:站在胡同尽西口,竟然能一眼望到1000多米远胡同尽头的正阳门。而在几年前,胡同里的私搭乱建、密密麻麻的架空线、占道经营的摊贩、胡乱停放的私家车辆……几乎处处遮挡着视线。
朝阳区南磨房乡几年前的东郊市场,有2000多家商户,带来近2000万元的租金收入,现在,在东郊市场原址上建起来的国家广告产业园,目前只为46家企业服务,年产值达到120亿元。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丰台区大红门疏解办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们不休息,带着一批批商户前往河北、天津考察。
北京,这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正在经历一场覆盖全市的“大手术”。人们在见证、亲历、参与身边的改变,比如,企业搬迁,违建拆除,清理无证无照经营等。
根据9月29日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这场“手术”不是治标,而是治本,效果要长期保持。
如果说,此前的北京城市空间中,更多地是“市场”在起作用,北京作为首都天然地吸引了资源聚集,今天北京城市的转型行动,则体现了“计划”的意图,按照既定目标,依靠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重新梳理,有些留下,有些疏解,有些提升。
正如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规律在起作用,城市发展也是这样。城市的定位要科学,功能要恰当,资源要明确,人口要适度,同时,定位、功能、资源、人口等要相一致,顺应城市发展规律。
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北京资源不断集聚、功能丰富多样、人口持续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大城市病”。
经过一年半的科学研究,2014年4月16日发布的北京市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其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
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548万,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城镇地区停车位总量382万个,城镇居住区停车缺口129万个。夜间停车,三环内严重缺位区占比高达84%。
到2013年底,北京人均水资源量由1998年的人均300立方米锐减至100立方米左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世界平均水平的1/80。日益庞大的城市规模造成用水过快增长,超过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容量。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南水北调上。可是,北京市水务局局长金树东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虽已两年,但水资源供需仍处于“紧平衡”状态,缺水仍是北京的基本水情。
2015年,北京市总人口达到2171万。北京是一个超千万人的首都内陆城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大城市都是临海,也有内陆作为首都的,但没有集聚这么多人口。
北京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垃圾、污水治理任务艰巨,根本原因是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
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是一座消费型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既是首都,又被定义为工业城市。
历史上,北京在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大而全”的产业体系。制造业39个大类中,北京市有35个,其中13个工业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聚人多、占地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问题。
根据2015年1月媒体报道,当时北京市的小商品市场共有1300多个。中心城区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选址大多集中在二环、三环路沿线,每天大量的进出货车辆,成为交通拥堵的一大根源。作为区域性批发市场的典型代表,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是京城著名的“堵点”。数据显示,在该区域内,9大市场、30多万平方米的经营面积、3万多从业人员直接带来了6万至7万人的日均人流量,高峰时甚至达到10万余人。
北京市88家三级医院中有67家集中在城六区。这88家三级医院,年诊疗人次超过2亿人次。其中,北京儿童医院、天坛医院等知名医院,来自外地的患者比例超过70%,周边省份就医患者占56%。北京儿童医院也以人流、车流聚集而闻名,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家长带着患儿前来就医。医院附近的二环路辅路几乎成了专用停车场。
89所在京高校中有64所整体或部分集聚在城六区。
北京的总面积,约为全国面积的1.7‰;北京的总人口,约为全国人口的15.8‰!同时,北京约60%的人口、70%的GDP分布在占北京总面积8%的城六区!
北京聚集了太多的功能,患上了“大城市病”。然而,因位于燕山、太行山深山区,或分布在高寒的坝上高原,河北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地有20多个贫困县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缺水,曾有数百万贫困人口,构成一条环首都贫困带。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
北京,中国的首都,一座特大城市,一座为“大城市病”所困的城市,再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行局部治疗,必须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施以“全身手术”。
今天的北京,在城市发展上,尤其要搞清楚,我是谁?我怎么“病”的?我能干什么?我该干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对于一国首都应当承担的功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戴宏伟认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即重点建设成为功能单一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如华盛顿、渥太华等;一类是多功能首都城市,即以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多功能中心城市为目标,如东京、伦敦等。
按照这样的分类,北京的发展轨迹类似于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今天北京发展面临的问题表明,这一模式难以为继。城市发展,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作为有13.75亿人口的大国的首都,北京不应该、没必要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承担过多的功能。疏解非首都功能,既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不二法门,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要履行的责任。
2014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首都的功能由此清晰。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发改委将非首都功能界定为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一场“瘦身健体”行动全面铺开。
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累计调整疏解392家商品交易市场。
全市禁限行业占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重达到55%,城六区达到79%,目录实施到2017年5月底,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7万件。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新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
天坛医院新院今年底将竣工进入试运行,同仁医院亦庄院区二期建设进展顺利。北京中医医院垡头院区、口腔医院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确立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与此同时,北京也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城市副中心转移。
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功能正在大腾挪,力度前所未有,决心毅然决然。功能疏解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人口上,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2.9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增量同比减少16.5万人,增速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升到降的拐点,比2015年下降3%。这一拐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北京城市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年年初,全市范围内的“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始了,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与拆除违法建设,占道经营、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整治,城乡结合部整治,地下空间和群租房整治,棚户区改造、直管公房及“商改住”清理整治等城市管理措施结合起来,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确保完成年度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任务。
疏解非首都功能,顺应了城市发展规律,也获得了居民的高度评价。北京市西城区一项针对“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的调查显示,居民对疏解区域性市场的满意度最高,达到96.8%,对本地区棚户区改造以及群租房整治的满意度相对偏低,为93.3%。
对于疏解,市民打出“高分”是因为,几乎已经固化的“大城市病”,让人无可奈何,近乎麻木。一朝破题,城市减负了,人们的压抑感也逐渐烟消云散,神清气爽。
接下来,城市治理还有许多精细化举措。2017年9月18日起,北京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对上路行驶的超标排放车进行处罚;到2020年,北京全部市级机关要建成节水型单位,50%以上的市级事业单位、60%以上的教育、宾馆、饭店、医院等公共服务单位要达到节水型单位标准;到2035年全市基本实现无煤化……这些无不显示了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细致、艰巨、漫长。
北京的“大城市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过此番疏解整治,得以缓解的“大城市病”的预防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有长远行动。现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二三十年内,北京的“大城市病”不会轻易复发。
“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疏解大型医疗机构,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解决“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为北京城市发展划出了一道道红线,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守住红线,北京才能防止“大城市病”,才能守望城市的未来。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