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拼智力、拼手速,不如拼质量、拼服务
“双11”临近,“剁手党”们又忙碌了起来,查攻略、比价格、囤资金。与此同时,许多人发现“双11”变味了。
据媒体报道,今年众商家促销活动的内容纷纷推陈出新,规则更加复杂。例如预售、定金膨胀金、各类满减红包、直降红包、返现券等优惠券以及7天或30天保价政策……网友们纷纷吐糟:“简单粗暴的直接打折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已不敢应战”。
看来市面上的奥数培训班可以增加成人专场了,专门培训“双11”捡便宜必杀技。但这样的培训班即使有,也没必要上。因为“双11”捡大便宜的概率会越来越低,“双11”的刺激感也会逐渐趋于平淡。
早就有人质疑“双11”的商业逻辑。但这个人造节日在没有外部强制力量的情况,还能一年比一年火,已经证明了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虽然“涨价再降价”的把戏屡见不鲜,但大多数消费者是真能买到实惠的。“双11”的本质就是全民大团购,不是纯忽悠。
不过我们也要认清“双11”走红的背景,那就是中国商业的整体不发达,还不仅是电商的不发达。“双11”就像催化剂一样,将整个社会的消费热情瞬间点燃。在那一天里,消费者卸除对商家价格诚意的怀疑,商家卸除对消费者购买力的怀疑,于是奇迹出现。但这不是奇迹,这是压抑已久的消费力量的集中释放。
在消费力量爆发的时候,“双11”还是对商业基础设施的压力测试,今年的巅峰也许就是明年、后年的日常。
但消费不可能永远狂飙突进,“双11”的催化作用早晚会黯淡下来。大火燃烧起来之后,火种就不再耀眼了。“双11”促销规则的复杂化,就是变化发生的一个标志。许多促销规则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把战线拉长,将“双11”常态化。比如预售和保价,个别商家甚至保价365天,就是告诉你早买晚买都一样。商家都学聪明了,都不想“一天吃干全年喝稀”,都想要细水长流。
现在一年里边除了“双11”之外,还有“双12”、“6·18”等大大小小的购物狂欢节。每个节又都覆盖前后好几天,结果就是全年打折促销,个别节点即使低也低不到哪儿去。
这是因为消费者也在学习,产品如果某个时段价格极低,会影响其他时间的正常销售。长期博弈的结果自然是价格趋于均衡,谁也吃不了多大的亏,谁也占不了多大的便宜。
逼“剁手党”花大量时间研究促销规则其实是一种精明的策略,商家借此来挑选对价格敏感的人群。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或者时间成本比较高的人,则会自动绕过。
当然,在我看来,“双11”还是会长期存在的,各方都需要这么一个节日。但“双11”的内涵会脱离简单粗暴的打折,比如可能会更强调品质,强调参与感。“双11”将不再仅仅是一场价格战,这其实是中国商业文明发育成熟的体现。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