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县 科技助力 粮食生产再创佳绩
今年以来,蓝山县紧紧围绕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立足“早“字,突出“新”字,狠抓“实”字,创新粮食生产方式、经营主体保障机制,破解粮食生产瓶颈,掌握粮食生产主动权,全县粮食生产工作实现稳定发展新常态。2017年全县播栽粮食作物面积34.72万亩,完成计划面积34万亩的102.2%,比上年增加0.82万亩,增长2.1%。粮食总产13.32万吨,比上年增0.42万吨,增长3.25%。
创新生产方式,实现种植规模化。一是土地集约化。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采取组合政策激励措施,强力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粮食能手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适当加快土地集约化进程。推进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有序流转,降低了合作社种粮租地成本,也有效遏制了一些田块闲置趋势。截至2017年底,全县流转土地8.85万亩,占全县水田面积的39.4%。同时,通过代耕、代种和代管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保姆式”服务,土地托管面积达12.6万亩,占全县水稻生产面积的45.6%。
二是种植标准化。经过试验示范后,选定“株两优819”、“H518”、“淦鑫203”等优良品种并在全县推广,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实现作物品种最优化。今年全县早稻平均单产达405千克,其中早稻万亩绿色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单产达到505千克,全县晚稻平均单产达440千克,其中晚稻万亩绿色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单产达到545千克,均创蓝山县高单产纪录。
三是生产机械化。2017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7万千瓦,新增5.36万千瓦;主要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5%,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经营主体,实现粮食产业化。一是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按照“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原则,搭建框架,先行先试,建立新型农业产业联合体。从财政、项目、金融、培训、技术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三大经营主体,2017年新培育粮食加工企业1家,新增种粮合作社16家、新型家庭农场17家、30亩以上种粮大户57家,今年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达到646家,大户种植水稻面积8.6万亩,占全县水稻生产面积的35.8%,种粮大户成为了蓝山县粮食生产的主角。
二是加快粮食产业化进程。由县农委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由家庭农场实施生产经营,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进行农产品检测,统一处理农作物秸秆等,既提高了粮食质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湖南省舜蓝农业科研有限公司每年需商品粮达1万余吨,进行就地加工、转化、升值,远销长沙、武汉及沿海地区。
创新保障机制,实现稳产常态化。一是创新领导机制。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农业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粮食生产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把粮食生产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并加大权重比例。
二是创新集中育秧,破解阴雨育秧瓶颈。通过种粮企业、合作社主推水稻机械化播种和大棚温室育秧,抢暖早播秧田,蓝山县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中心在3月11日就已经播种,抢抓了前期良好的温光资源。通过大棚防寒育秧,降低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提高秧苗质量和成秧率,为早稻稳产打下了基础。
三是落实惠农保障政策。严格落实农业“三项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7年共落实各项惠农补贴资金2400余万元。修订完善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奖励扶持办法,实施大面积集中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对全区600多家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实行大户补贴。
四是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以粮农利益优先,有效统一农业企业、金融单位、政府等多方利益,积极开展无质押贷款、农财保试点贷款和种粮大户联户担保贷款等试点工作,2017年累计为粮食产业主体提供担保贷款1000余万元。
五是创新“零距离”的农技推广机制。实施粮食科技驱动战略,建立粮油生产专家指导小组,建立粮油QQ群、微信群,用先进科技手段,促进农业技术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在绿色高产示范区,大力推广粮食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节水灌溉、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等集成高产创建技术。
六是创新秋冬生产,破解地力提升瓶颈。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为创新点推进油菜、蔬菜、绿肥生产,探索油菜、蔬菜、绿肥高产生产技术,破解地力提升瓶颈,走粮食持续安全发展之路。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