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 农牧民持续增收 农牧区绿色发展
今年以来,海西州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枸杞为主的特色生物产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等工作为重点,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持续增收、农牧区绿色发展。截至目前,海西州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54473公顷,较上年增长1.6%;海西州存栏草食畜347.78万头只,同比增加4.34万头只,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粮食作物产量达9.42万吨,比上年增长1.62 %;果蔬产量达到7.4万吨,较上年增长2.6%;肉类产量达到3.5万吨,较上年增长2.94%。预计一产完成增加值32亿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0元,增长10%。
海西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和《青海省推进农垦企业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整合德令哈、都兰、乌兰7个国有农牧场,组建柴达木农垦集团公司,全力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制定出台《海西州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和《海西州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一条措施》,全力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见效。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面积36666.7公顷,目前已全部完成二轮公示工作,进入协议签订阶段。今年先后组建天峻县玉舟和德令哈市满都胡2个县级联合社、天峻县草希和都兰县查汗西里2个乡级联合社,目前,联合社成员达到39个,其中天峻和都兰两个重点县联合社入社牧户883户,整合草场504540公顷,整合牲畜18475头(只),整合率分别为71.6%、83.3%和78.9%,逐步形成跨村社、跨乡镇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格局。
柴达木枸杞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体系评价83.3亿元,“高寒区枸杞种植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验收,15家枸杞企业通过国内有机枸杞认证,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2266.7公顷,预计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枸杞酵素、枸杞发酵酒、黑枸杞含片等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相继投放市场,都兰、德令哈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级验收。编制完成《柴达木藜麦产业发展规划》,海西州藜麦种植面积达到2106.7公顷,预计总产量将达到6000吨以上,“柴达木藜麦种植规范”和“柴达木藜麦质量标准”即将发布,品种生产、区域、水肥等试验目前正在有序推进。柴达木福牛产业已形成规模,成功举办中国牦牛暨柴达木福牛产业发展大会,建立了柴达木福牛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建成了初生犊牛到育肥出栏、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环节的肉源追溯体系,海西州存栏母犏牛15600头,福牛8463头,已形成繁种、育肥、加工、饲草四大体系。
以都兰诺木洪枸杞产业园为核心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申报工作已完成材料上报、实地核查和专家答辩,待农业部、财政部“第二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下达创建批复。正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海西州13家种养殖基地被认定为青海省首批“菜篮子”生产基地,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333公顷,产量达7.5万吨,2700栋节地型温室建设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初步形成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涉农企业四种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今年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社30家。
积极指导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的申报和证后监管工作,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切实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组织工作组检查农贸市场5个、蔬菜批发市场3个、超市5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产品12个,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发布:谭晓艳)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