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讲《道德经》:如何回避“物壮则老”的宿命?
老子认为,文武大臣要以“道”的法则来辅佐君王,不要追求以军事暴力强霸天下。老子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他将战争视为办丧礼。普通人做事、君王治理国家都会追求做强、做大,为什么老子却提醒“物壮则老”?
大家好,这是掌上国学院杨鹏讲《道德经》,今天讲第三十章。我先念一遍:“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本章,我们要好好体会“物壮则老” 这四个字。先记住这个重点,我们后面再详细分析。
先看第一句:“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这句可翻译为:以“道”的法则来辅佐君王,不追求以军事暴力强霸天下。 “佐”,指“辅佐”。“人主”,指“君王”。
老子这些话,是针对当时辅佐君王的文武大臣们说的。因为春秋后期,各国争相招贤纳士,大批游士游走于各国开始担任要职。游士们总希望建功立业,积极推进各国争霸战争。老子认为,这些游士为求自己私人的名和利,鼓动各国君主争霸天下,这样就扰乱了天下。所以他在《道德经》 第三章中说:“不上贤” ,不要任用这些游士。持续的战争,给百姓带来巨大灾难,许多国家也因穷兵黩武而毁灭。
老子认为,天道的指向,是“利而不害”的,是“善利生命”的。这些游士们为了建功自己的立业,挑动各国王公贵族们追求以兵强于天下,不顾百姓死活,违逆了天道“善利生命”的准则。
下一句:“其事好还。”可翻译为:这种事,常常会返回来。天道公正,有去有还。杀人者被杀,灭人者被灭。天道隐微,天道报复的方式,我们人类未必知道。耶稣也曾说:“凡动刀者,必死刀下。”老子和耶稣,他们都看到了冥冥中有公正的法则,冥冥中有上天的正义之剑,有上帝的正义之剑。
商鞅也许应该听听老子“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的话
商鞅晚老子一百多年,他真应该听听老子的话。商鞅扶佐秦国,致力于以兵强天下。商鞅后来自己领教了什么叫做“其事好还”,他被车裂而死。秦王朝以兵强于天下, 秦始皇于公元221年以暴力统一中国,但最后也应了老子的“其事好还”这句话。人们对秦始皇(公元前246年-前210年在位)的强大,往往赞叹不已。《英雄》这部电影,《大秦帝国》这样电视剧,至今还在为大秦帝国高唱赞歌。但人们往往不继续往下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仅仅十二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就起兵了,秦军望风溃败。二十多万秦兵被项羽的军队活埋,秦国的宫室被焚毁,秦王朝的贵族被追杀。
电影《英雄》剧照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断送了秦国七百多年辉煌的国运。秦国从统一中国的巅峰到国家彻底崩溃,不过才十四年时间,这真是应了老子的“其事好还”这句话 ,杀人者终被杀,毁人者终被毁。大秦帝国这算是成功吗?
秦国实施商君之法,把国家当成一只军队来进行组织,搞军国主义,把国家管理成一个军营,把国家管理成了一个大战车。这个大战车由最高统帅驾驶,每个人都只是这架大战车上的一个部件。以最高统帅的法令为中心,一切行动听指挥。每个人的生命指向,由最高统帅来决定。这是国家领袖权力最登峰造极的组织模式,造成了君主强大,民众弱小,造成了以后中国思想活力的日趋枯竭,造成了民众奴性的日趋深化,最后是弱化了整个民族,使中国失去了作为世界文明中心应有的文明原创力,这算成功吗?要从文明的创造力来说,秦统一以后的中国,可比春秋时期的中国差远了。
秦朝宰相李斯是秦国争霸战争的大功臣,但他也未得善终,公元前208年,他全家被腰斩于市。秦王朝的故事,应了老子“其事好还”这句话。历史上为人所称道的军事奇才们,很少有善终的。即便自己能有善终,后代子孙也难长久。
杀人太多,老天不容。人不杀,天会来杀。道家的《黄老帛书》上说,君王如果好杀戮,则“子孙不殖”,就是说子孙不能繁殖。历史上的军事家们,后代少有昌盛。我们要相信无形的宇宙中,相信冥冥的天空中,上天有一杆秤,有一把上天之剑,杀生者会被杀,杀人伤人,会在自己身上,或者在子孙身上,积累起死的力量,这死的力量会压碎杀人者和他的家族的命运。
下一句:“师之所处,荆棘生之” 。可翻译为:军队作战所过之地,长满荆棘。战争兴起,民生破坏,百姓流离死亡,田园荒芜,遍地荆棘。
有一个重要的战争现象,值得重视。老子的时代,春秋时期,中国政治不统一,但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各国独立,国与国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是,春秋时期战争的特征是小战争比较多,大战争比较少,战争讲武德、有底线,并不以杀戮生命为根本目标。所以,春秋时期虽然有很多小战争,但整个中国人口是膨胀的。 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杀戮生命的战争,在春秋时期不多。
秦统一中国的理由之一,是“以战止战,以杀止杀”,带来和平。但事实上,秦统一中国以后,历代王朝更替,周期性暴发大规模战争。这样的战争总伴随着巨大数量的人口死亡,按路遇、腾泽之先生所著《中国人口通史》计算下来,中国自秦王朝以后,历代朝廷权力更替,人口减少一般在总人口的60%以上。
从公元9年西汉王莽篡位建国开始,到公元25年东汉建国,不足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口减少约3700万人。公元105年,东汉建立后约80年间,人口达到5325万人。后经东汉末年战乱和魏、蜀、吴三国之争,到公元280年西晋建国,人口降为约2000万人,减少了3300多万人。减少约64%。
《曹操》剧照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身处东汉末年的战乱时期,他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一般都说魏晋诗篇,苍凉悲壮,很壮美。这种苍凉悲壮之美背后就是“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烈事实。人口损耗达64%。
公元609年前后,隋朝人口约5032万人。到公元624年的唐朝初年,人口仅剩1500万左右,减少约3500万人。减少约70%。在宋以前,中国的人口的最高总量在五六千万人,一次战乱,就损耗60%以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下几句:“善者果而已,勿以取强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善者作战,用兵要果断 。老子并不绝对反对战争,他反对的是侵略战争。老子说“善者果而已,勿以取强焉”,指善者并不追求以军事武力去强霸天下。所谓“果而已”,指果断举兵以反抗侵略,禁暴救乱,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的结果,以救助百姓。
下几句:“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不强。”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果断而不骄傲,果断而不自满,果断而不自夸,果断地投入战争,本着不得已的心情,投入自卫战争,这是不得已,这就可称为果断而不强暴。
老子认为战争不可避免,但他将战争视为办丧礼。 办丧礼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是一件出于不得已,但又必须认真做好的事情。老子认为,首先要尽一切办法阻止战争发生,但如果实在无法回避,就必须采取主动,果断进攻,不能被动挨打。他在《道德经》第三十一章也讲到同样的观点:“不得已而用之,銛袭为上”,要果断地投入自卫战争,不要卷入逞强的争霸战争,要果断地结束战争。办丧礼本是一件悲哀的事。如果战争胜利了,就等于办好了一件丧礼。如果因办好了丧礼而得意洋洋,歌颂自己会办丧礼,对老子来说,这是心智不正常。
最后一句:“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这句可翻译为:凡物进入壮年,过了强盛期,就走向衰老了,不懂天道法则,不顺应天道,就会过早结束。正常人都在追求做强、做大。普通人做事如此,君王治理国家也如此。为什么老子却提醒“物壮则老” ?这与老子对天道的理解有关。
《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道的本质是生,就是生长、创生。老子判断强或者弱是以“生”为标准的,这就是“道”的标准。宇宙之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天道,天道创生宇宙万物,但天道这个本体是无形的,天道的力量是精微的,真正创生的力量,表现出无形、精微、柔弱的特征。宇宙万物运行在天道的能量之海中,它感受不到天道的力量对他们运行的制约和阻拦。天道的能量之海显示出像空气、大气一样柔弱而细微的特征。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七十六章中说“柔弱微细生之徒”,生命的道路、生命的路径表现出柔弱细微的特征。老子还说:“强大处下,柔弱微细处上。”我们知道万物都是有形体的,一个星球是很大的,很坚硬的,但这样的星球是运转在无形的能量之海中的,这个能量就是柔弱细微的。已经有形体的万物是坚硬的,但这个滋养万物、创生万物、使万物像鱼一样遨游在其中的这个能量,是表现出柔弱细微的特征,而生命的活力全都在这个柔弱、细微的能量之海中。
老子认为婴儿比成年人强,这是从生命力的角度看的,婴儿看似柔弱,但却富有生命力,是一个生长中的生命。成年人看似强壮,但已逐渐丧失了生长的力量。衡量一个国家,如同衡量一个生命体,重要的是看生长的力量。秦王朝以军事暴力统一天下,这是强大吗?这背后是生的力量在消散,死的力量在积累。这个死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是秦王朝的崩溃。
当一个人貌似强大,却已经丧失了生长的力量时,他就是老了。当一个国家表面强大,当一个权力表面强盛,而实际上丧失了创生、生产的力量时,就是一个老的国家、老的王权了。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生长的活力、丧失了创生的活力。
有的公司领导人在体会到这一点之后,在公司做大以后,他会把公司再细分成许多独立的部门或独立的小公司,甚至让他们之间相互竞争,这就是为了避免“物壮则老”,这就是因为他们明白“柔弱微细生之徒”。
我们知道一切伟大的事业,开始的时候,不就是有几个人有一个想法,然后顽强的、千方百计的坚持去实现它,这么一种创业的状态,这么一种生长的基因,才是一个机构最根本的活力来源。
如何回避“物壮则老”?要让自己永远处在柔弱细微的、婴儿一样的生长状态。 让自己像“道”一样,“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的特征就是在细微之中把万物创造出来。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强大?不要看已取得的成就,那是已经死亡的东西。而是要看面向未来的生长的力量,要看内在的面向未来的创生力量。所以对老子来说,什么是强大?因为天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强大就在于“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什么是强大?生长、创生就是强大。哪怕这个生长、创生的力量很小,但它指向未来,就是强大。如果一个机构现在看起来很强大,看起来人很多、钱很多,但内在已经丧失了创生的力量,这种强大就意味着崩溃,意味着死亡的力量在积累,总有一天会被拖向崩溃。
上天是创生的力量,天道是维护生命的力量,上善若水,善利生命。上天是创生的力量。最大的力量,就是创生。所以人要保持创生的生命,永不停止,永在创生。国家也要保持一种面向未来的生长的精神、创生的精神,而不是享受已有的成果,任性、蛮霸,结果伤害了生命,伤害民众的“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精神,这样就会引来死亡的因素,死亡的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崩溃。
本章最重要的就是老子观察到的“物壮则老”,表面上最强、最大的时候,往往也是走向衰弱的时候。真正有活力的,就是那个自然的生长。像婴儿一样,看起来柔弱,但生命力很强盛,一直在生长。善利万物,就是要善利创生。珍惜万民,就是要珍惜万民身上这种婴儿一样的生长的力量,自由创生的力量。
今天这一课就到这儿,这一课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到“物壮则老”。这个“老”不仅仅指生理年龄,也指精神之老,制度之老。一旦一种精神、一种制度停止成长,一旦这种制度和精神在妨碍万民的生长,妨碍万民的创造性的发挥,这虽然看起来“物壮”,很强大,但实际上死亡已经在敲门了,死亡已经紧紧跟随着你的步伐,就像秦王朝一样,虽然有暴力很强大,但紧紧伴随的是崩溃和死亡。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有多少武器、多少钱粮堆积在仓库,而是要看能否给民众提供自主的创生环境,要看民众“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的力量是否得到释放,是否得到呵护和成全。
老子知道天道就是创生万物、呵护万物的,所以,他对一切伤害人的战争的行为,都非常厌恶。他从一切表面上的强大中看到死亡的阴影,他知道一定要以“生”的标准看这个世界,看国家,看自己、看别人。
最后,我们再一起读一遍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原标题:如何回避“物壮则老”的宿命?|杨鹏讲道德经第三十章
来源:掌上国学院(微信号Sinoacademy)
上一篇:村企共建文明新农村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