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校园旁建车间传递扶贫善意

发布时间:2017-10-31 09:25:08 来源:ifeng.com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对很多亟待脱贫者而言,“贫困户”只是他们在财富维度的身份标识,他们在家庭层面的身份标签则是“家长”。“安徽枞阳动员企业在学校旁设扶贫车间,让贫困陪读父母就近就业”,日前这样一则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对很多亟待脱贫者而言,“贫困户”只是他们在财

  对很多亟待脱贫者而言,“贫困户”只是他们在财富维度的身份标识,他们在家庭层面的身份标签则是“家长”。

  “安徽枞阳动员企业在学校旁设扶贫车间,让贫困陪读父母就近就业”,日前这样一则报道,引发社会关注。

  对很多亟待脱贫者而言,“贫困户”只是他们在财富维度的身份标识,他们在家庭层面的身份标签则是“家长”。这两重身份让他们面临两难选择:想脱贫,首先得靠自己就业;可出门打工,又没法照应孩子。这种两难抉择,成了他们脱贫特别现实的掣肘。

  怎么办?最实用的办法就是让贫困户就近就业,兼顾就业和陪读之需。而动员企业在学校旁设扶贫车间,让他们就业陪读两不误,就是依照该思路想出的法子。

  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因需制宜”,切忌削贫困户需求之“足”适扶贫政策之“履”。这就要求,基层扶贫必须扶到“点”上,正视贫困群体的现实困境,并对症施治、靶向施策。现实中,很多地方扶贫政策都设计得挺好,可其扶贫效果却轻易被贫困户看似细微的难题、顾虑抵消。“动员企业学校旁设扶贫车间”,就以创新之举切中贫困户现实痛点。

  “动员企业学校旁设扶贫车间”,更贵在温情。让贫困父母和孩子挨在一块,顾及到了很多贫困户的亲情诉求,也避免了“留守儿童”新问题的滋生。而类似的温情细节,还有留守学生从生活到学习“全包”,不用家长花一分钱;将生活补助“偷着”打进贫困生饭卡,不贴上贫困生标签,这尽显人文关怀的厚度。而这,都是精准扶贫的正确打开方式,也体现地方政府在扶贫思路上的能动性。这样的既具新意又不乏温情的扶贫方式,难能可贵也多多益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