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网传“雾化治疗对儿童伤害大” 专家:雾化、输液均需对症下药

发布时间:2017-12-05 11:20:23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央广网郑州12月5日消息(河南台记者刘长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秋冬季节,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当幼儿出现咳嗽、痰多、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时,医生常常要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有的家长会心存疑问:为什么不打针而选雾化?吸入

  央广网郑州12月5日消息(河南台记者刘长源)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秋冬季节,是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当幼儿出现咳嗽、痰多、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时,医生常常要求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有的家长会心存疑问:为什么不打针而选雾化?吸入的是什么药?对孩子有伤害吗?

  最近,网络上流传着一些关于“雾化”的说法,更是让很多家长惶恐不安。例如:雾化里的成分都很可怕,雾化对宝宝的伤害比输液还大……事实真是如此吗?雾化真的这么可怕吗?

  “雾化比输液伤害大”系谣言 专家:比静脉用药有优势

  近期,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一条“让孩子远离雾化”的信息,提到“雾化吸入的是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粘液溶解剂、抗生素等”,并声称“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比输液伤害更大”。这让很多给孩子做过雾化的家长充满担心,“我们家宝宝前几天有点咳嗽,医生说你们去做雾化吧,但是医生也没说用什么药。现在看网上说雾化可能比输液更伤害孩子,确实有点担心。”也有家长表示:“其实我旁边有些人,好像孩子嗓子一疼就做雾化,医生也会建议他做雾化。但是医生也要有些提醒,做时间长了对孩子与病魔抗争的能力会不会有所降低?”

  针对家长的担忧,河南省儿童医院临床药师裴保方介绍,雾化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口服也好、注射也好,可能孩子的配合程度不太高,雾化的话,孩子容易配合;第二,它是局部治疗,可以很快地到达呼吸道和肺部,吸收比较好,起效也比较快,不良反应比较少,因为它避免了全身性的给药方式产生的全身性不良反应。”

  裴保方表示,所谓“雾化比输液伤害大”只是谣言。从临床表现来看,雾化产生的不良反应远低于输液。打个比方,如果输液是“全面打击”,雾化吸入就是“定点打击”,“雾化治疗和静脉用药,实际上都是一种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适用的范围不一样。相对来讲,还是雾化治疗比静脉用药有优势,因为它是局部治疗,比静脉全身用药副作用会小一点。”

  很多人谈激素“色变”,在河南省儿童医院东区医院呼吸科主任汤昱看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有需要的病人而言,适当使用激素就是灵丹妙药,“尤其对喘息的孩子,先使用扩张气管的药,然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来抗炎,两者合用是相辅相成的作用,激素通过雾化进到气道里面,不通过血液循环,还是比较安全的。”

  任何药物或治疗方法,都有合理使用和滥用的区别。裴保方建议,我们应该关注药物是不是对症、有没有滥用药物,而不应该把雾化治疗“一棒子打死”,“并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做雾化治疗,抗生素是没有雾化剂型的,一般是口服或注射用的。有时候临床上可能有一些注射剂来用雾化治疗,这个不推荐,也不规范。我们一定要选择适用于雾化的药物,比如有些药物,我们可以看到‘吸入用药’或者‘雾化液’,这个是可以雾化治疗的药物。”

  在家自行给孩子雾化治疗 专家:雾化也存在风险

  近期,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很多家长为了方便,会购买雾化机在家自行给孩子雾化治疗。汤昱提醒,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做雾化,“不能够随便看别的孩子做雾化效果好,症状一样不一样、适不适合,还是要听医生的建议。”

  雾化治疗看上去简单,但和打针、吃药一样,都是医疗手段。裴保方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脸上抹很多油性的化妆品,这样的话药物可能会黏附在皮肤上,导致面部的过敏。在雾化的时候,要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和状态,一旦发生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换掉。”

  现在不少家长购买雾化机自行在家中对孩子进行雾化治疗。此前曾有专家提醒,雾化也存在风险,绝对不能代替正规的治疗。例如:家用雾化机价格差距较大,材质良莠不齐,不合格的雾化机难以起到治疗的作用;雾化长期盲目使用,可能导致霉菌感染;小于一岁患儿,家庭雾化有可能导致缺氧和窒息;雾化忽视无菌操作,还有可能加重细菌感染;雾化药需要用有雾化批号的药物,中药不能用于雾化。

  总结一下:首先,无论输液、还是雾化,都只是给药途径,最终起疗效的还是靠药物,所以并不是哪种方式有“伤害”,而是哪种方式更能有效治疗;其次,使用激素类药物不必闻之色变,关键还是对症下药,对于有需要的病患,适当使用就是灵丹妙药;最后,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雾化治疗,不是所有需要雾化治疗的孩子都适合在家中进行治疗,自行在家进行雾化既无必要还暗藏风险。而最最关键的还是谨遵医嘱,千万不能对未经核实的网贴内容盲信盲从。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