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国记者揭秘:刚遭惨烈恐袭的西奈半岛曾有多美

发布时间:2017-12-05 15:16:54 来源:有风来无声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11月24日遇袭的埃及西奈半岛清真寺 原标题:遭遇惨烈恐怖袭击的西奈半岛原来如此宁静美丽! 近日埃及西奈半岛清真寺遇袭,两百多人遇难。当时正是穆斯林每周五的集体礼拜时间,却惨遇不测。令人痛心。此次是自2013年以来伊斯兰反叛势力发动袭击死伤

11月24日遇袭的埃及西奈半岛清真寺

  原标题:遭遇惨烈恐怖袭击的西奈半岛原来如此宁静美丽!

  近日埃及西奈半岛清真寺遇袭,两百多人遇难。当时正是穆斯林每周五的集体礼拜时间,却惨遇不测。令人痛心。此次是自2013年以来伊斯兰反叛势力发动袭击死伤最惨重的一次。这不由让我回忆起当年在埃及对西奈半岛的美好印象。

  在地图上,埃及的西奈半岛酷似一枚尖尖的牙齿,它东连亚洲,西接北非,北临地中海,南濒红海,地理位置十分显要。自1948年以来,西奈成为埃及和以色列军事冲突的最前线,备受数次中东战争的痛楚。十几年前我曾走进了这块向往已久的土地,领略它的风采,追忆其往昔的惨烈。

西奈半岛地图

  花园小城

  我们首先来到半岛西边的花园小城苏伊士,举世闻名的苏伊士运河就从这里缓缓流入红海。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经过周密的准备,突袭阿拉伯世界的领头羊———埃及,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军的绝大部分飞机来不及起飞就被炸毁,以军闪电般占领西奈半岛。随后多年埃以军队在这里展开了长期的消耗战,为了阻止敌军入侵,埃及忍痛将己方的大批船只击沉,关闭了苏伊士运河,自此,曾为埃及带来巨额外汇收入的运河成为一条死河,镶嵌在西奈西边的明珠城市苏伊士也随之成为一座死城。

  今天的苏伊士城,一幢幢整齐的居民楼沐浴在阳光里,绵延数公里,周边绿草如茵,色彩浓郁的热带花树形成花海,路边的灌木精心修剪成方形, 像是无数把绿色的伞。城郊炼油厂巨大的现代化油罐和输油管绵延数公里, 在蓝天的映衬下,整洁气派,炼油厂的围墙上还绘有多幅精美的抽象壁画, 浓缩了从法老时代、希腊罗马时代到阿拉伯时代的埃及历史。苏伊士城目前已成为埃及重要的石油、煤炭和化工生产基地,埃及大部分原油来自西奈半岛。

作者在西奈半岛

  行舟沙漠

  在苏伊士城北,我们驱车通过运河河底长达几公里的哈姆迪隧道。

  埃及收回西奈后,重新拓宽加深了运河,为了加强西奈与埃及本土的联系,于1980年开通了这条现代化的隧道,之所以取名哈姆迪隧道,是为了纪念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在此牺牲的埃及工程兵司令艾哈迈德·哈姆迪。关于这条工程艰巨的隧道,埃及前总统萨达特有句豪言至今流传:“哪怕是用手抠,我们也要在运河底下抠出一条隧道!”它是埃及人引以为自豪的一大工程。

  车子驶出隧道,迎面而来的是漠漠黄沙,只有一条笔直的沥青公路通向遥远的天际。

  顺着与运河平行的主路向北行驶,从车窗中望去,东边的沙漠在炎炎烈日反射着金色和浅白色的光芒,沙丘起伏,寸草不生,远方一座座高高的丘陵云遮雾罩,不见尽头,只有一条条高压输电线和一座座钢铁支架表明这里并不是一块蛮荒之地;而我们的西边就是长达200公里的苏伊士运河, 由于公路的地势较低,我们在车上看不见运河,但是却能清楚地看到运河上几艘巨轮在缓缓行驶,从远处看来,这些巨轮仿佛就行驶在沙漠上,形成了真正的“沙漠行舟”的奇特景观。

沙漠行舟景观

  随着汽车向西奈北部的进发,路边闪现出了一些兵营,而沙漠也不再是纯粹的沙漠:丛丛骆驼草伏在沙丘上,小块的绿洲起初是星星点点,越往北,青青的玉米田、枣椰树和农舍几乎就连成片了。起初我很奇怪,这终年不见雨水的沙漠里怎么会出现这些让人赏心悦目的片片绿洲呢?仔细观察,发现有一条窄窄的小水渠始终在蜿蜒而行,原来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几千年前法老时代古运河的遗迹,现在经过埃及政府的清理和开拓,已经成了西奈半岛农田的重要灌溉水源,小运河里的淡水巧妙地取自于尼罗河的支流。

  巴列夫防线

  在西奈半岛的黄沙中,至今还残留着一段当年号称永不会攻破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线。

著名的巴列夫防线

  以军占领西奈后,穷兵黩武,耗资两亿多美元,修建了以当时以军副参谋长巴列夫的名字命名的这条防线,防线全长120多公里,与运河平行, 共有200多个碉堡群和据点。防线的外围是电网和雷区,再外围是地下油管,可以向运河喷射燃烧汽油,由于油比水轻,燃油可以在运河河面形成高达700摄氏度的高温火网,阻止埃军的反击。但就是这道以军夸下海口的巴列夫防线,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在短短六个小时里就被埃及军队突破。

  巴列夫防线的绝大部分都已被夷平,只剩下方圆一两公里的残迹供人们参观。这段残迹随地势的高低而起伏,既有连成一片的六个地堡,又有设在地势最高处的了望亭;既有隐蔽在据点后方的弹药库,又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高射机枪发射点。而沙地中纵横交错的战壕将这些军事要点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地堡已相当残破,深深陷于黄沙中,其中五个被埃军击毁,七八厘米厚的钢门已破败朽烂,门楣上的钢条连同野草一同耷拉下来。每个地堡均分三层:地下部分、地上第一层是火车铁轨般粗细的优质钢筋铺就,最上面一层叠加大块石头,足有一米之高,再用粗钢丝拧成一张网,以固定这些石块, 所有地堡的表层又饰有灰树叶色的伪装物。这些坚固的地堡都挖掘得很长很深,设施齐全,甚至配有空调。

  了望亭设在这段防线残迹的最高处,配有高倍军事望远镜,这里地势开阔,四周一有风吹草动,均逃不过望视线。我从望远镜里看去,远处运河边有一群红白相间的小楼,驻守在这里的埃及军人告诉我,那是埃及新近投资兴建的度假村。

  当年它曾是战火硝烟,好不容易迎来宁静与和平。真心希望它不再发生任何惨烈的事件。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