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妈妈,老师说她有长长的望远镜一直伸到我家里

发布时间:2017-12-06 06:29:59 来源:凤凰周刊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妈妈,老师说她有长长的望远镜,一直伸到我家里…… 作者|本师傅王三胖编辑|金快乐 我们拼尽全力,历尽辛苦来到最好的城市,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头来却发现,这样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虐待,小小的希望还没发芽,就跪在了起跑线上。 无良幼师

  原标题:妈妈,老师说她有长长的望远镜,一直伸到我家里……

  作者|本师傅王三胖编辑|金快乐

  我们拼尽全力,历尽辛苦来到最好的城市,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头来却发现,这样的努力换来的却是虐待,小小的希望还没发芽,就跪在了起跑线上。

  无良幼师的恐怖威胁

  昨天,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震惊了几乎每一个会上网的人。今天新爆出的一个家长采访视频,更是让人毛骨悚然,也让大家知道了为什么孩子们回家不敢告诉家长实话。

  在此之前,甚至以往的虐童事件中,很多网友不太理解为什么家长那么“粗心”,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质疑家长不合格。

  事实上,现在的年轻家长基本都读过大学,怎么可能不问自己的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呢?

  可是孩子却总是不敢说出那些隐秘却重要的事实,只会表达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情绪,这就往往让家长麻痹放松了。因为,孩子不喜欢幼儿园,想和父母待在一起是再正常不过的需求。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不和父母说的原因,是无良老师的一句恶毒威胁。

  “我有一个长长的望远镜,一直能伸到你的家里面,你做什么说什么我都能知道。”

  这个视频被曝光之后,网友们愤怒无比,同时也纷纷表示“这是年度最恐怖的一句话”,堪比《熔炉》中校长的那张脸。

这位妈妈在复述此话时难以抑制情绪,掩面而泣。

正如她带着哭腔问的那句话一样,“我听了都特别害怕。孩子能不害怕吗?”

  从视频中的信息推断,家长所控诉的并不是红黄蓝幼儿园,而是距之3公里左右的“朝花幼儿园”,但是,从公开收集的材料来看,这种威胁方式和针扎一样,并非孤例。

  例如,在前段时间的“金色摇篮”虐童案中,不仅出现了同样的威胁,甚至更加恐怖,老师声称自己可以变成梦钻到小朋友家里,听到他说的所有的话。

  这些信息看得我都不由得脊背发凉,何况那些根本没有分辨能力、对老师怀有敬畏感的三四岁孩子?

  如果陈述属实,“这对小孩的心理影响,是非常负面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说,“小孩对大人,尤其是这样一个权威角色,他所说的话,小孩是信任并且服从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道对错,但他知道自己真实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恐惧,对老师这个形象的畏惧,而这种畏惧,还是无处不在的。也就是说,无论他在任何地方,都有这种感觉存在,你想多恐怖。”

  被这样威胁以后,他们又怎么敢对父母说实话?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比喻为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而潜意识却是冰山在水面以下的巨大部分。他认为童年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这些创伤,因为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大多被压抑到了潜意识区域。虽然我们认为它已经不在了,但一旦一不小心被某事触动,它还会跳出来,让人痛不欲生,甚至失控。

  这些被威胁过的孩子,这辈子还能够消除掉这些创伤吗?

  频繁发生的虐童案,让我们无路可退

  我们总是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愿意为了他们过得更好去努力,甚牺牲,人类社会也因此一代代进步,变得更美好。

  大多数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筛选,才从家乡来到了北上广深这种超级大城市。面对着加不完的班和吸不完的霾,大家都选择了忍受。因为我们都希望能在这里站住脚,让后代在这里成长,不必再像我们一样辛苦。

  作为中国最好的几个城市,这里有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最安全的治安环境。

  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虐童案,生生地打碎了这美好的表象。

  即使在已经上市的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甚至干到了高管、和孩子在同一座建筑里;即使每个月花5、6000元,送孩子到美国上市的连锁幼儿园里,却依然连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脑海里想的是孩子英语流利、聪明能干的未来,幼儿园里却上演着孩子被打、被针扎、被花式虐待的悲剧。

  小时候吃过苦的你,横下一条心死磕自己,终于赚到了足够的钱,把孩子送进了一个看似美好的幼儿园,孩子却在里面遭受了你小时候都未必遇到过的虐待。

  辛苦半天,到头来却发现,你的孩子早已没有输赢的问题,而是直接跪在起跑线上了。

  据网易数读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12月至今,仅仅被媒体报道过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就多达52起。

  在这些虐童事件中,孩子们遭受的虐待触目惊心。其中体罚殴打最为常见,比如揪耳朵、打屁股、踢下体、拖拽、扇耳光、揪脸撞墙等,共出现26次。

  有些幼师还会用牙签、注射器等针状物体扎孩子。

  此外还有食物虐待,让孩子跪着吃饭、不让喝水,甚至让孩子吃用过的厕纸。

  为什么一些幼师喜欢针扎孩子呢?

  “学生不服从管教,我就扎他。”2009年,曾用注射器扎过园里的60多名孩子的幼师被公诉人问及针扎原因时,她给出了如上回答。

  针扎运用广泛还在于它的隐蔽性,针眼小,不易被家长察觉,方便幼师长期作案。加上它不费力、强震慑等特性,成为了幼师虐童最普遍的手段之一。

  虐待还体现在其他方面。为了减少孩子的哭闹,有的老师会直接给孩子喂安眠药、用胶带粘住嘴和眼睛或者关进小黑屋进行恐吓。更有甚者,还会用剪刀剪小朋友的手脚,用订书机订小朋友的耳朵。

  除了扎针之外,红黄蓝幼儿园还被怀疑给孩子们吃药。

  吃药,并不是我们想象中,吃一两颗药丸那么简单。

  西安便有这样的先例。2008年11月到2013年10月,西安枫韵幼儿园冒用其他医疗机构名义,从4家医药批发零售企业先后分10次购进“病毒灵”5.46万片。每到春秋两季换季,这些药片便会在没有医用指导的情况下,进入孩子的身体。

  小班的孩子每次半片或一片,每天一次,连服两天,用白开水溶解药片后服用。中班和大班孩子每次一片,连服3天,把药片发给孩子白开水送服。服药时间,一般定在上午10时,有时,还会增加服药的次数。

  拼了命给孩子喂药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出勤率,以增加幼儿园收入。

  这一次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中,还有家长质疑,幼儿园疑似存在猥亵儿童现象,目前尚未得到证实,有待进一步调查。

  但即使性侵的情况不存在,也不能对幼童保护掉以轻心,因为,在某个我们未知的角落,有一大批幼童曾深受其害。

  据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统计(以下简称“女童保护”),2016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14岁以下)案件433起,受害人778人,平均每天曝光1.21起。

  这个数据仅基于当年公开报道的案件,因此并不等同于全年性侵儿童案件总量。学界的共识是,由于诸多因素,性侵儿童案件难以全部被公开报道和统计,被公开的案件仅为实际发生案件的冰山一角。

  比案件总数更加触目惊心的,是另一组数据。据“女童保护”统计,在2016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总案件的69.28%;其中,有明确表述的熟人关系的300起案件中,老师(含辅导班等)因易于接触儿童,成为了占比最高的性侵群体。

  在儿童性侵案件中,基于信任的“熟人”,早已成为令人心悸的名词,它使人疏于防范,又增加了作案的隐蔽性。

  “其实已经是共识,因为犯罪嫌疑人可以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受到受害人的信任,再加上地位、地域有优势,容易侵害孩子,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家长教孩子,要特别重视针对熟人性侵的防范措施。”“女童保护”发起人之一孙雪梅说。

  记住这些经验,保护好我们的宝宝

  面对摆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危险,我们能做的只有预防,这是最无奈,却也是最有现实意义,最有帮助的行动。

虐童事件曝光后的第二天,幼儿园依旧正常上课,孩子们陆续入园。

  任何时候,都不要掉以轻心,如果你嫌烦嫌累,就设想一下宝宝出事之后的状况。

  我们综合了丁香医生等专业机构的经验,给大家列出了几点建议:

  1.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每天都要。

  即使是最好的幼儿园,也无法100%保证老师能照顾好所有孩子。因此,每天观察孩子的情况,真的再仔细也不为过。每天给孩子洗漱的时候,一定要从头到脚仔细检查孩子身上有无外伤,并和孩子沟通。

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中,孩子身上被扎出的针眼。

  2.不厌其烦地和孩子沟通,还要多琢磨沟通技巧

  太小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未必能准确回答家长的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往往也只会回答“是”或“不是”,问得不耐烦了多半还会说“不记得了”或者“我也不知道”。

  这时候,可以试试角色互换游戏。

  虽然这个方法也不能保证完美还原幼儿园的情形,但足以让当父母的心里有底。

  总之,和孩子沟通一定要保持足够耐心,慢慢引导。

  3.与孩子建立信任

  父母天生就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家长对孩子很凶,不论遇到什么事儿,先训斥甚至打骂一通再说,根本不管是不是孩子的责任。

  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之后就会害怕,加上本来就胆小,为了少挨训斥或打骂,只好尽量不跟家长说,一旦等家长发现了,往往就是大事了。

  最后,一定要从小树立孩子防范性侵的意识。美国一个叫做How To Tell Your Child 的教育机构制作了一套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防止性侵的课程。 这套课程中包括一部防性侵教学动画,学习一下,然后教给自己或者身边的小宝宝吧。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