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英媒称中美墨将联手拯救小头鼠海豚:全球仅剩最后30只

发布时间:2017-12-06 07:14: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英媒称中美墨将联手拯救小头鼠海豚:全球仅剩最后30只 12月6日报道 英媒称,北京和华盛顿决定与墨西哥联手组建高级别外交使团,防止最后30只小头鼠海豚灭绝。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2月4日报道,世界最小的鼠海豚的处境看来十分不妙。

  原标题:英媒称中美墨将联手拯救小头鼠海豚:全球仅剩最后30只

  12月6日报道 英媒称,北京和华盛顿决定与墨西哥联手组建高级别外交使团,防止最后30只小头鼠海豚灭绝。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2月4日报道,世界最小的鼠海豚的处境看来十分不妙。此前,人们计划捕捉加利福尼亚湾幸存的小头鼠海豚,然后把它们放到海上围栏里保护起来,但是其中一只小头鼠海豚不幸死亡,计划被迫中止。

  现在,中美墨三国在日内瓦一次重要的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峰会结束之际出人意料地达成协议,人们寄希望于外交努力能够发挥作用,拯救小头鼠海豚。

  周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会谈行将结束之际,三国同意采取高级别外交行动,解决导致小头鼠海豚灭绝的野生动物犯罪走私问题。

  小头鼠海豚仅存于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湾。由于一种叫做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又名犬型黄花鱼)的非法交易,小头鼠海豚几乎已灭绝。

  报道称,非法捕捞者撒网捕捞这种“水中可卡因”——在远东黑市,每条鱼售价可达3万英镑,结果令无数只需要出水呼吸的小头鼠海豚无法浮出水面,致使小头鼠海豚几乎消失。

  报道称,野生动植物保护者欢迎中美墨三国的外交努力。它将大大加强以情报为主导的执法行动,终结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即该鱼鱼鳔)的非法买卖。(编译/郑国仪)

  【延伸阅读】英媒称金三角成野生动物违法“超市”:兜售最濒危动物制品

  11月5日报道 外媒称,在金三角,如今交易着虎、象、犀牛和穿山甲。在市场摊位上,出售着价值数百万英镑的野生动物制品。

  据英国《每日快报》网站11月2日报道,卖主公开向买家兜售取自地球上一些最珍稀动物的数千件制品,构成“一幅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的景象”。

  世界自然基金会11月2日发布一篇令人震惊的报告称,泰国、老挝和缅甸交界的这片禁区已成为世界上很多珍稀濒危动物的“家、中转路径和最终目的地”。

  在对该地区的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店铺和饭店进行调查后,该基金会还披露了10种“需求最大”的动物。

  研究发现,仅在缅甸勐拉一地的市场上,就有价值300万英镑的象牙和其他野生动物制品。

  在发布这篇题为《金三角10种需求最大的濒危物种》的报告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大湄公河地区的野生动物交易技术顾问克里斯格尔·克鲁兹说:“金三角各市场是一幅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的景象,展示着取自世界上一些最濒危动物的数以千计制品。”

  他说:“非法、不受监管和不可持续的交易正导致数百种物种的野生群体数量锐减,不仅在大湄公河地区,全球各地同样如此。”

  他说:“金三角这种边界地区正是这种交易的猖獗之地,也是我们需要最努力工作之地。”

  他说:“政府、执法者、非政府组织和公司必须马上行动起来,通过强硬对付犯罪分子、支持那些在前线保护动物的人士以及增强亚洲各地民众对需要关闭这些市场的认识来确保这些濒危物种的未来。”

  报道称,世界自然基金会称,它正与各政府、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等合作伙伴、当地组织、私人部门以及执法当局合作,对付金三角以及其他一些地区的非法野生动物市场。

  其战略包括,增强亚洲各地民众对需要关闭这些市场的认识,不管是实体市场、饭店、店铺或在线市场。

  而且,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在推动加强对非法买卖野生动物这种犯罪行为的执法和惩罚力度。

  这个全球性组织还支持那些“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濒危动物不被偷猎的巡护员,但是,要对付野生动物交易背后那些老练的犯罪团伙,亟需基本设备、培训和高科技装备。(编译/裘芳)

  (2017-11-05 00:20:01)

  【延伸阅读】极度濒危物种普氏原羚在华数量14年增长10倍多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西宁10月11日电 (孙睿)记者11日从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获悉,被称为“高原精灵”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从2003年不足200只到目前官方监测的2010只,14年来数量增长10倍多,表明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不断趋好。

  普氏原羚又称中华对角羚,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唯一的栖息地。

  据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齐介绍,近年来,为保护普氏原羚,青海省刚察县人民政府在哈尔盖河流域建立了100平方公里的普氏原羚保护区,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成为中国最大的普氏原羚野外救护繁殖基地,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从2003年不足200只到目前官方监测的2010只,14年来数量增长10倍多。

  青海湖四周普氏原羚有6-7个种群,即鸟岛附近、湖东种羊场及克土一带、青海湖火车站附近、湖北岸海晏县甘子河乡、刚察县哈尔盖乡、天峻县生格乡等,资料记载的最大种群数量仅为百余只。

  “2017年10月2日下午15时许,我们通过青海‘生态之窗’在刚察县哈尔盖观测点实时观测到260余只普氏原羚聚集在保护区近3公里长的狭长区域,时而觅食争斗、时而奔跑的壮观场面。”李宏齐说,“这也印证了随着对普氏原羚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青海湖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普氏原羚种群数量有所增长。”

  “相比2016年度调查数据增加了546只。”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调研员何玉邦表示,普氏原羚野外种群数量与中国大熊猫数量持平。

  李宏齐表示,自2016年6月建立以来,青海“生态之窗”远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已建成近20个点位,采取自动及人工值守方式,近距离观测研究藏羚羊、中华对角羚、藏野驴、黑颈鹤、野牦牛、雪豹、青海湖裸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的典型活动,并通过青海环保云平台海量存储系统,不断积累观测资料。(完)

  (2017-10-11 16:42:55)

  【延伸阅读】“降级”大熊猫后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称雪豹也不濒危

  9月1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发布消息称,基于新的雪豹种群调查数据,他们已经将雪豹(Panthera uncia)从濒危(EN)类别,“降级”为易危(VU)类别。

  IUCN的这一“降级”决定,遭到了国内外一些雪豹研究者和保护人员的质疑。

  质疑

  15日,美国动物学家、自然保护者、雪豹研究专家乔治?夏勒(George Schaller)通过邮件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雪豹保护来说,不仅仅关注数字就够了。近亲繁殖、猎杀、栖息地破碎化等威胁摆在面前,哪怕只是损失少数雪豹个体,对其小种群来说,后果也是极为严重的。

  即便是对雪豹种群数量这一数字,夏勒也表示了担忧。

  他在邮件中说,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雪豹种群数字,只是现有调查条件下的最佳估计。但是这些调查区域相对于实际的雪豹分布领域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大约全球60%的雪豹都在中国境内,但人们对这一区域的雪豹又有多少了解呢?比如,人们目前对昆仑山脉的雪豹种群就知之甚少。

  夏勒表示,IUCN的“降级”,传递给公众信息是,可能目前的保护已经够了。大熊猫在不久前也被IUCN降级了,可是中国仅存大约2000只大熊猫野生个体,它们还被阻隔成26个孤立的小种群。种群越是孤立,面临的问题越大。

  15日,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教授时坤告诉澎湃新闻,“首先是无奈。另外,我觉得,IUCN的这一‘降级’对中国的保护和救助雪豹的影响微乎其微。IUCN的评级是基于专家意见,并不具有绝对权威。中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基于国内法和国情。”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植告诉澎湃新闻,她对雪豹“降级”一事表示遗憾。她说,通俗地认知就是,有多濒危,就有多重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大家通常认为,保护成功了,才会降级。听到“降级”的消息后,大家很自然的反应就是,雪豹不用特别地保护了,但目前雪豹面临着很多威胁,尤其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

  纠错?

  IUCN官网披露雪豹“降级”的原因称,本次雪豹类别的变化“并非真正的降级”(non-genuine),而是更正。早在2008年,雪豹就应该被定为“易危”类别。但由于当时IUCN专家们计算或评估上的错误,雪豹在2008年被错误地确定为的“濒危”类别。

  IUCN同时强调,虽然在全球一些地区,对雪豹的保护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而言,雪豹的种群数量仍然在下降,这一标志性猫科动物灭绝的风险仍然很高。

  IUCN官网信息称,雪豹面临着多重威胁。因为人类畜牧业的竞争等原因,雪豹的栖息地不断在丧失或退化,雪豹的猎物也在减少,它们还面临着盗猎者和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威胁。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8月24日-25日,来自全球12个雪豹分布国和相关国际组织代表,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召开会议。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开幕式上介绍了中国围绕落实2013年全球12个雪豹分布国通过的《比什凯克宣言》和《全球雪豹及其生态系统保护计划》开展的工作。

  李春良指出,多数雪豹分布区地处高原山地,雪豹种群及其生态系统目前仍面临栖息地破碎、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盗猎及非法贸易等影响和威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2016年,中国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了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批准在祁连山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整合管理机构,对区域内雪豹等濒危物种种群和生态系统实施全面、完整、连续保护,探索保护新途径。

  非强制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划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1963年开始编制,每4年进行一次重要更新,被认为是记录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新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由“濒危”转列为“易危”,引发网友和专家们的热议。

  国家林业局对降级一事曾对澎湃新闻做独家回应:“作为大熊猫保护管理部门,我们着眼于实际工作情况和保护形势,认为大熊猫仍是濒危物种,将大熊猫保护等级降低还为时过早。”

  IUCN鲨鱼专家组成员、山东大大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告诉澎湃新闻,IUCN不是政府组织,其红色名录也并非联合国强制性约定。也就是说,IUCN的研究仅具有参考意义,一般不会强烈地影响一个国家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政策。与IUCN的红色名录相比,CITES(华盛顿公约)是具有强制性,但CITES仅适用于濒危物种的国际贸易管理。

  王亚民表示,在科学数据的支撑下,(濒危级别)升或降,都是正常的。

  (2017-09-15 09:32:43)

  【延伸阅读】濒危物种普氏原羚数量恢复至2010只

  新华社西宁8月28日电(记者央秀达珍)记者28日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经过对普氏原羚进行调查统计,目前该物种数量恢复至2010只。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调研员吴永林介绍,此次调查涉及环青海湖14个分布区域17条样线,共监测记录到普氏原羚2010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46只。其中监测到成年雄性普氏原羚422只、成年雌性普氏原羚1037只、幼羚551只。

  据了解,此次调查时普氏原羚产羔已全部完成,幼羚跟随母羚活动,是监测的最佳时期。

  吴永林说,由于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青海湖环湖地区农牧民提高了对普氏原羚的保护意识。不断去除刺丝围栏,拆除、降低网围栏,也使种群栖息地面积不断扩大,种群数量逐步恢复。

  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但由于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曾濒临灭绝,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成为普氏原羚唯一的栖息地。

  (2017-08-28 20:04:05)

  【延伸阅读】美媒称海南积极救助濒危海龟:愿离去30年海洋生物重返故乡

  8月29日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8月28日刊登题为《稀有海龟能重返中国的海南岛吗?》的文章称,当作为濒危物种的绿海龟斯坦利被慢慢放归大海并开始他的新生活时,明晃晃的太阳正照在大东海的白沙滩上。

  设在海南的动物保护组织——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的创始人叶政廷说,渔民在南海的西沙群岛附近发现斯坦利时,他尚未发育完全就破壳而出。

  叶政廷说:“(他)根本动不了……通常海龟孵化后会非常灵活,在海滩上乱爬,速度很快。好像在发狂,正是这样,它们才会躲过各种捕食者。”

  但是斯坦利不同。几天后,他被送到海龟医院和位于海口的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室,接受治疗。

  文章称,像斯坦利这样的数十只珍稀和濒危海龟已经在叶政廷和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史海涛的指导下,在海南岛上的医院和实验室康复。

  海南师范大学在陵水村设立了海龟实验室,位于亚龙湾的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也与911国际海龟救助组织合作建立了一个海龟庇护所。参观这些地方的志愿者和游客得以近距离目睹海龟这种生物。

  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因为游客在海南岛的沙滩上再也看不到海龟了。

  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长期以来因为自然美景和当地的野生动植物而闻名。

  文章称,但是由于多年来中国各地对海龟肉和海龟壳的需求量巨大,最近30年来,这种海洋生物不再来海南产卵。

  如今,叶政廷和史海涛希望通过给民众普及相关知识、提高游客的动物保护意识并救治和放生被抓获的海龟,让这种生物重新出现在海南岛。

  史海涛说:“从历史上看,这是它们的故乡。因此它们应该回来。”

  叶政廷和史海涛在职业生涯的初期,都发现了自己对拯救这种正迅速从世界上消失的生物的热情。

  不过,拯救单只的海龟还不够——他们想通过向来访者和游客普及保护海龟的知识来让局面出现更大的改观。

  叶政廷说,他想利用Skype这种网络即时语音沟通工具,让世界各地课堂里的学生虚拟游览海龟实验室,让学生了解这种海洋中的庞然大物的习性以及如何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它们。

  对于史海涛来说,他的梦想一直都是将保护动物的热情传递给其他人,从酒店的客人,到实验室接待的访客,当然还有他的学生。

  他说:“即便他们日后从事其他工作,可能与野生动物保护毫无关系,我认为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报道称,来自美国堪萨斯州的伊丽莎白·刘就是在史海涛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的学生之一。

  她说:“我过去完全没有想到海南,甚至整个中国会有这样的机会。这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叶政廷说,走到今天这一步的确经历了很多困难,不过他相信自己的这番努力会获得回报。

  他说:“当你看到夏威夷的海龟时,会震惊于它们体形的巨大,而当你想象并且希望有一天这种生物也会出现在海南、出现在中国时,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编译/李凤芹)

资料图:爬向大海的濒危绿海龟。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