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苏联曾造世界最大核潜艇:可毁灭200个城市

发布时间:2017-12-06 16:12:27 来源:科罗廖夫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苏联曾造世界最大核潜艇:一艘可同时毁灭200个城市!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14日发表凯尔·沟上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俄罗斯的巨型潜艇可用核武器消灭200个目标》,全文如下: 鲨鱼级核潜艇的

  原标题:苏联曾造世界最大核潜艇:一艘可同时毁灭200个城市!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14日发表凯尔·沟上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世界上最大的潜艇:俄罗斯的巨型潜艇可用核武器消灭200个目标》,全文如下:

  鲨鱼级核潜艇的存在并不广为人知,而且如果不是因为小说《猎杀红色十月》,其存在很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所知。1984年由海军学会出版社出版的这部小说是军事发烧友兼保险推销员汤姆·克兰西的处女作。克兰西设想了一艘改进型的鲨鱼级(北约代号:台风级)潜艇“红色十月”号,其幻灭的艇长和艇员们正试图叛逃到美国。

  迄今为止建造的最大潜艇并不是在美国、而是在苏联的船厂建成的。以鲨鱼作为名字的这些冷战时期的“海中怪兽”可以用威力相当于广岛原子弹6倍的核弹头摧毁多达200个目标(敌方城市)。 鲨鱼级潜艇属于迄今为止问世的最可怕的武器之列。

  鲨鱼级潜艇——在开发阶段曾被称为“941工程”——的设计目的是作为苏联海上核威慑力量的基础。苏联得到了关于美国海军即将启用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情报,后者的长度为170米,并能装载192枚核弹头。苏联领导层决定需要有一种自己的潜艇来应对这种即将到来的威胁,于是鲨鱼级潜艇应运而生。

  鲨鱼级潜艇的设计意图是要从相对靠近苏联的地方发射导弹,使它们可以在北极圈以北地区活动,在那里苏联空军和海军将为它们提供保护。作为结果,这些潜艇采用了能够冲破极地冰层的加固船身、有助于在冰层下浮出水面的大储备浮力以及可避免与冰块发生碰撞的屏蔽式螺旋桨。

  另一个结果是开发了射程大到足以从北极基地打到美国境内的新型核弹头导弹。R-39“鲟鱼”导弹是一种长16米、重84吨的巨型3级潜射弹道导弹。射程达4480海里的R-39导弹可以打击美国本土的任何地点。

资料图片:《猎杀红色十月号》电影封面。

  冷战军备竞赛归根结底是一种比拼,而核弹头数目是重要指标。由于鲨鱼级潜艇只能携带20枚导弹,低于俄亥俄级潜艇的24枚,因此苏联的每一枚导弹必须能装载比美国“三叉戟”C-4导弹更多的弹头。单枚R-39导弹可装载10枚100千吨TNT爆炸当量的核弹头,每枚弹头均可独立瞄准,因此一枚导弹可以打击合理射程内的10个不同目标。这提高了导弹的尺寸和重量,但也意味着每艘鲨鱼级潜艇拥有总计200枚核弹头,比“俄亥俄”级潜艇多了8枚。

  鲨鱼级潜艇长175米,仅比俄亥俄级(长170米)长5米。尽管后者号称拥有13米的艇身宽度,但鲨鱼级潜艇的宽度达到惊人的23米,这对于在艇体中装入导弹及如此巨大的储备浮力是必不可少的。其结果是一艘自重达4.8万吨的核潜艇,等于美国同类核潜艇水下排水量的2倍以上。

  “鲟鱼”潜射弹道导弹被排列为2排,每排为10个导弹发射井。与其他导弹潜艇不同,鲨鱼级潜艇的导弹阵列位于指挥围壳之前,从而使其外观显得不同寻常。由于装备的2台OKB-650核反应堆——即与A级和M核潜艇上相同的反应堆——提供总计接近10万轴马力的动力,这种巨大的核潜艇在水面的航速可达22节,水下速度可达27节。

  苏联原本计划建造8艘鲨鱼级潜艇,但最终只建造了6艘。在冷战结束后这6艘潜艇被俄罗斯海军所继承,今天只剩下一艘即“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仍在服役,另有2艘的命运似乎还未确定。“东斯科伊”号一直被作为开发新型3M14“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的试验潜艇。“布拉瓦”导弹的研制尽管冗长而艰难,但似乎已完工,因此这艘潜艇很可能很快就会退役。

  克兰西小说中的“红色十月”号比标准的鲨鱼级潜艇大一些,拥有26个导弹发射管,而不是20个。该潜艇还装备了静音运行的泵喷射推进器,据小说称它理论上可以使潜艇潜至美国东海岸并发动摧毁华盛顿的毁灭性“斩首”打击。在小说中,该推进器成为“红色十月”号的独门绝技,以及美国海军渴望据为己有的技术至宝。

  在小说出版23年之后,泵喷射引擎如今成了世界各地潜艇的主要配置。英国皇家海军的机敏级攻击型核潜艇和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潜艇都采用泵喷射引擎。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莫斯科首款真正的后冷战潜艇设计并在许多方面成为鲨鱼级潜艇的后继者——也采用了泵喷射技术。这是又一个小说变成现实的案例。(编译/曹卫国)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