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各国专家学者点赞中国互联网发展 中国正加速迈向网络强国

发布时间:2017-12-06 20:28:48 来源: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浙江在线1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集体采写)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持续强劲的动能和美好清晰的前景,成为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大家表示,中国正加速迈向网络强国,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重要探索

  浙江在线12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集体采写)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持续强劲的动能和美好清晰的前景,成为与会各国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大家表示,中国正加速迈向网络强国,中国互联网发展为世界提供了重要探索和经验。

  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全球副总裁

  布鲁斯·迈康纳

  12月3日上午,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正式开幕时,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全球副总裁布鲁斯·迈康纳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记者注意到,他围着喜庆的红色丝质长围巾,围巾上印满了各种字体的中国书法作品,足见这位连续参加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常客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作为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著名专家,布鲁斯·迈康纳告诉记者,网络空间无远弗届,网络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四年来,他看到中国越来越重视建设网络强国,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数字经济是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关键词,中国正在加速迈向网络强国,其中至关重要的正是数字经济在经济增长中扮演的加速器作用。”

  “随着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也要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尤其是来自陌生人的讯息和自身的密码管理。我注意到,当前中国正在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正如习近平主席说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布鲁斯·迈康纳说。

  格鲁吉亚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主席

  尼科洛兹·高基利泽

  格鲁吉亚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主席尼科洛兹·高基利泽虽是第一次来到乌镇,但此前他已经到过中国的不少地方,对中国以及浙江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过深入了解,“当前中国正从互联网大国迈向互联网强国。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都聚集了大量世界知名互联网企业和组织,是世界级的盛会。”

  此次大会,他关注互联网经济如何促进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在他看来,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共享发展经验和成果,有助于相关国家和企业找准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的定位。

  尼科洛兹·高基利泽告诉记者,近年来,格鲁吉亚和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展开了广泛合作,继去年与中国政府签署了数字经济发展合作相关协定后,今年双方又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具体举措。他们将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电子商务和竞争等方面的规则,为两国企业营造更加开放、便利和稳定的营商环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共同繁荣。

  前ICANN董事会副主席

  丹尼斯·詹宁斯

  前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董事会副主席丹尼斯·詹宁斯是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也是互联网早期的参与者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丹尼斯·詹宁斯对此次大会的主题“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8年,到北京做一次关于互联网的讲座,“那时候北京的大街上甚至还没有很多汽车。但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令人印象深刻,从一个科技发展水平不那么高的国家,成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网络空间的领导者之一。”

  丹尼斯·詹宁斯表示,“网络空间是全球的,它影响着每一个人,因而我们需要一个全球性的协议,让我们明确它的规则是什么、法律是什么,让这个空间能可持续地发展。在网络空间和数字经济下我们有很大的机会,也有很大的挑战。我们想要学习中国准备如何应对。”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

  阿鲁·萨丹拉彻

  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技术、价值与政策理事会成员,城市设计论坛研究员,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阿鲁·萨丹拉彻在分享经济领域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认为,中国已占据分享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而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加速器等扩张,以及设立更多分享经济领域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将有助于中国对全球分享经济领导作用的发挥。

  分享经济为传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在阿鲁·萨丹拉彻看来,主要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商业多样性的演变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会导致资本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而导致生产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分享经济模式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了消费,刺激经济增长。”阿鲁·萨丹拉彻对记者表示。

  “增加创新平台在世界各地投资,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在共享经济中往前迈进。”阿鲁·萨丹拉彻说,政府机构以及阿里巴巴、腾讯、滴滴等企业对基础技术研究和应用经济研究持续投资,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领域持续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记者 石潇俊 黄云灵 陈佳莹 沈晶晶 李攀 梁国瑞 胡昕然 张冰 曾杨希 李茸)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