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无声主播"周晔:让听障学生发出美丽声波

发布时间:2017-12-06 23:23:46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十九大“无声主播”周晔:让听障学生发出美丽声波。剪辑:杨茜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作为十九大开幕会的直播手语翻译,周晔早上5点45就从床上爬起来,吃了一块带有巧克力豆的面包和水煮鸡蛋便准备出发去中

  十九大“无声主播”周晔:让听障学生发出美丽声波。剪辑:杨茜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作为十九大开幕会的直播手语翻译,周晔早上5点45就从床上爬起来,吃了一块带有巧克力豆的面包和水煮鸡蛋便准备出发去中央电视台,为当天长达三个半小时的会议直播做最后准备。

  6点半,爱人开车将她准时送到台里。

  7点半,周晔开始化妆。

  8点05分,她第一次拿到会议内容,在后台抓紧时间熟悉3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

  8点50分,穿着喜庆的红色西装,周晔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直播间,端坐在椅子上,调整好状态,微笑面对镜头,做好随时开播的准备。

  9点钟,大会正式开始。

  周晔的画面出现在大屏幕左下角面积占不到二十分之一的直播窗口里。灵巧的双手在胸前一伸一划、一张一合,属于周晔与2780万听障人群的十九大时间也正式开始。

十九大开幕会直播手语翻译、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晔。本人供图

  破纪录

  “无声主播”的三个半小时

  作为一位在屏幕上从不说话的“央视主播”,周晔在十九大开幕当天用不停变换动作的双手,将三个半小时的大会内容即时传递给听障人士,创下了国内媒体直播手语翻译时间的最长纪录。

  其实,这场被周晔称为“史上最有压力”的直播,是在前一天才确定下来的。

  10月16日,周晔接到通知去央视为十九大的直播试镜。在没有最后确定上手语之前,她得到的消息一直都是“等通知”。

  “直觉告诉我自己,十八大有手语,那十九大也应该有。”因为没有最新的报告,有着十八大直播经历的周晔只好把五年前的十八大报告打印出来,对着文字练习手语动作。

  直到10月17日下午4点,她才得到确切消息,“十九大开幕确定要上手语直播。而且,和之前所有场次都不一样,这次时间有可能超过3小时,期间不能换人,一镜到底,没有‘替补’。”

  虽然自己从事手语工作已经有34年,但是这一次对于周晔来说绝对是“创纪录”。“我没有退路也没有后路。勇往直前,坚持就是胜利。”抱着必胜的决心,在只看了六七页报告的情况下,她便走进直播间,开始直播。

  周晔的面前有一台摄像机,自己打手语的画面在眼前晃来晃去。这个画面对她来说是视觉干扰,只能视而不见,必须集中注意力听报告,然后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周晔经受着体力、脑力、耐力、意志力的考验。为了准确地传达十九大精神,报告出现“新鲜”词汇时,周晔必须结合手语借代、意会、形象等手语组合方式,在短短几秒内作出迅速反应,给每个词汇“打”出最佳翻译,最关键的是让听障朋友们看得懂。

  比如“物流”,“物”的手势表示物品,直接翻译就行,但“流”的手势比划起来是“像水一样流”,如果要打“物品在水上流”,听障人士就看不懂,这时要把“流”改成“运输”,他们才理解。

  但也不是所有的词都要解释,比如“一带一路”这个词。要是翻译成“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那解释完了后面一大段话都要错过,这时候就要拆成字来翻译,将手语书上有的“一”、“带”、“路”的打法直接用到词语中来。

  课堂上的周晔。本人供图

  再比如,“民不聊生”这个成语,就要按照“人民生活很苦难”的意思来翻译。难又是多音字,读二声和读四声的打法还不一样;磅礴的力量就要翻译成巨大的力量;解决温饱,就要站在通俗易懂的角度上,翻译成“吃饭穿衣的问题”。

  三个半小时内,从引经据典到生僻词字,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外交、军事,周晔在同一时间两个思维的碰撞中,用手语满足了十九大报告的直播需求。

  三个半小时后,周晔走下直播台,她只记得经历了腰酸、腿麻、手涨、眼花的全过程。至于其他事情,都是“四大皆空”,没有任何时间和精力考虑。

  一扇窗

  无声世界的平等和尊重

  从第一次在央视“露脸”到现在,时光已经匆匆走过22年。除了手语主播这个身份,54岁的周晔还是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从事“特殊教育”这一行,转眼间也有34年。

  1983年,19岁的周晔进入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前身——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工作。刚去的时候,她跟着其他老师学手语,教书的时候口手并用。

  周晔说,教学的工作不仅要按照教科书去传授知识,还要教孩子发音说话,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补偿缺陷开发潜能,让这个孩子语言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很多的汉语拼音需要反反复复的强化矫正。

  一个叫李筝的听障学生,刚来时七岁,“ge”这个音怎么都发不出。这个音需要舌根儿抬起才能发,但是又看不到这个抬起的动作,于是周晔就把李筝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颌,让她感受口腔变化。

  在不见起色的时候,周晔也曾经想过放弃,“大不了就把‘ge’念成‘ke’吧。”终于有一天放学,周晔送李筝到校门口,她朝哥哥和爷爷飞奔过去,用最大的力气喊了一声“哥哥”。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这么呼唤亲人。

  那一刻,李筝的哥哥呆住了,周晔哭了。

  周晔正在和听障学生交流。本人供图

  “不是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工作这么长时间,周晔的手语授课几乎就没断过。初学的时候,她每天都在家练习手指的灵活性,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每个音节都会用手指字母打出来。只要有会议、演出,她便主动请缨登上舞台打手语,或者是在台下自己打给自己。

  周晔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跟上孩子们的手语速度,然后把知识最大容量的传授给他们,让不会用勺用筷的孩子学会夹菜吃饭,不会穿衣叠被的同学有能力自理,甚至是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有些情况更好的孩子,还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他们是先天有缺陷,但不是生活的矮子,而是生活的强者。”

  目前,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现在一共有153名学生,其中听障学生近50个,其余的是智力障碍学生,年龄从6岁到20岁都有。

  因为残障学生的异常行为,学校老师经常会被学生无意识地磕碰、抓打、踢咬,“无论大伤小伤,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抱怨。”周晔说,在学校老师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1995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央视合作开设手语翻译栏目《本周》(即现在央视《共同关注》),周晔便开始在栏目里做手语翻译。之后,她和学校的六位老师承包了央视节目《共同关注》的手语翻译工作。

  2012年全国两会,中央电视台首次引入手语直播,周晔成为第一位手语直播翻译。此后的十八大,她再次担任这一重任。如今,她已成为大众最为熟知的手语翻译。

  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有记者问到周晔,“做十九大直播手语翻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周晔回答:“是一份很大的荣誉,辛苦中会有兴奋感。因为我给了自己一次挑战极限的机会。更让我兴奋的是,国家层面能够考虑到聋人群体,让他们第一时间听到这么重要的声音,这不仅仅是听到报告内容本身,而是传递了一种尊重,这个意义更大。”(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