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慢读”
原标题:回归“慢读”
近年来有一种读书方法叫“全脑速读”,很是流行。据说一旦掌握了它,阅读效率非常惊人,可以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备“速读”能力,自然有助于提高读书效率。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读书毕竟不是急于求成的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点滴积累,需要不断巩固,一味地追求“速读”也是不可取的。
说起“速读”方法,我曾尝试着学习过。如果说是出于强烈的求知欲而去学它,好像也不尽然,只是因为自己“好买书不求尽读”,虽有藏书千余册,但十有七八都未曾好好读过,于是萌生愧意,期望用“速读”来自我安慰罢了。从原理上讲,所谓的“速读”,就是一方面通过训练眼球机能来放大注视点,争取一眼看到更多的文字,这样就能读得快;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右脑形象记忆功能,把文字当作图象储存在脑袋里,这样便于记得住。可惜的是,由于学得不到家,不能一目十行,更做不到过目不忘;不过,阅读速度还是有了较大提高,反正看小说、读报纸比以前快了许多。
几年来,我靠着这种“半生不熟”的“速读”方法,虽然读了不少书,但效果并没有想象的好。有些理论性、专业性的书读起来可不同于看小说、读报纸,眼睛快了,脑袋就跟不上,所以很多书读过后都没了印象,有印象的也只是一知半解。这就使我感觉到:读书不能贪多求快,有时还得需要慢点读。
与“速读”相比,“慢读”看似效率低了,但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郑板桥说:“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同样,读书以一目十行为能,也不见得有用。读书就跟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地嚼,一点一点地咽,快了就会噎着、撑着,难以消化和吸收;特别是读深奥一些的书,就跟啃骨头差不多,更是急不得、快不了,虽然吃不到多少肉,但啃起来津津有味。
这就意味着,如果要系统学习、熟练掌握一门学问,就得把相关的书读懂、读透、读精,甚至要像孔子那样“韦编三绝”;如果要细细品味、好好欣赏一篇文章,就得要逐字逐句地读上几遍。古人提倡读书要“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速读”,显然达不到这样的目的,反倒会“欲速不达”。而只有进入“慢读”,才能真正汲取知识的营养,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学者周国平说:“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出版物。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真正的阅读,就是去选择真正需要、有用的书,然后静下心来,慢慢地去读;要在读书的过程中拒绝浮躁、排除干扰。所以说,让阅读回归“慢读”,不是不讲效率,而是强调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