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深港通一年来收获多赢

发布时间:2017-12-07 09:31:2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资料图片)自去年12月5日“出生”以来,深港通一直运作顺畅,并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成长”。截至今年12月4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达1.29万亿元。业界人士表示,开通一年来,深港通逐渐赢得了两地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的信赖,对中国资本市场改

  (资料图片)

  自去年12月5日“出生”以来,深港通一直运作顺畅,并在各方的积极参与下不断“成长”。截至今年12月4日,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达1.29万亿元。业界人士表示,开通一年来,深港通逐渐赢得了两地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的信赖,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为内地金融市场开放探索新道路

  在不少业界人士看来,深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大实践,拓展了境外投资者参与A股市场的通道和范围,扩大了人民币资金的投资渠道,金融业双向开放“步步高”。

  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表示,深港通便利了两地投资者资产配置,提高了深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带动了证券行业发展国际化,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介绍,深港通之后,不仅内地投资者可以对海外资产投资有更高的参与度,而且有更多国际投资者参与深市交易。境外机构投资者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重视公司治理情况和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目前,深市上市公司日均停牌家数比大幅下降,较去年同期降幅达23%。一年来,13家深股通公司开展了境外机构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活动,与境外机构投资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主动回应市场关切。同时,境外机构参与了748次股东大会投票,涉及314家深市上市公司。

  深港通的开通,也为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投资内地高科技和中小企业等“新经济”的渠道。彭博亚洲经济学家陈世渊统计,一年以来,国际投资者通过“深股通”累计净投资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通过投资深市上市公司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

  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供新动力

  除了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深港通”也为香港金融市场提供了新动力。

  “通过交易总量过境、结算净量过境的独特创新,两地市场可以在充分保留各自市场监管规则、市场结构和交易习惯的前提下实现完全市场化的交易互联互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为内地资本市场取得了最大效果的开放,也大大提升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开通一年来,深港通逐渐赢得了两地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的信赖,对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成为香港金融业发展的新动力。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认为,在互联互通的机制下,香港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职能和优势,反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香港市场是今年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深港通”的开通是重要推动力。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南下,成为港股此轮牛市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成为香港股市的新活水。通过“深港通”引入内地资金,使得港股投资者的资金结构更加多元,带动了港股的整体向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互联互通提升了香港市场对于新兴行业公司的认识和估值,吸引了一些优秀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多家独角兽公司也在筹备到港上市,加速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改革,进而活跃了香港金融业,尤其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为建设共同市场提供巨大空间

  “内地与香港的互联互通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深港通推出一周年以来的成功运行,表明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指出,通过深港通和沪港通,香港资本市场成为拓展内地与全球市场之间的连接纽带,这为内地和香港建设共同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据了解,上海、深圳及香港三地股市总市值合共约达11万亿美元,规模在全球交易所中按市值计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的26.5万亿美元。

  这也解释了深港通开通以来不断增高的市场参与度。这一年来,市场各方积极参与深港通,目前已有97家证券公司、57家基金公司、19家资管公司参与港股通,另有134家香港经纪商参与深股通交易,较开通初期82家增加63.4%。随着交易日益活跃,深港通对内地与香港市场的影响力逐步增强。业界人士表示,沿着开放的道路不断向前,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值得期待。

  此外,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内地和香港还在跨境监管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合作,为深港通保驾护航的同时,也为未来资本市场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积累经验。记者了解到,在深港通和基金互认基础上,深交所将有序扩大深港互联互通标的和额度,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逐步打造深港共同市场,实现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记者 汪灵犀)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