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国获联合国最高环保奖 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发布时间:2017-12-07 13:42:59 来源:新华国际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这项国际最高荣誉,花落中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5日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修复

  原标题:这项国际最高荣誉,花落中国!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5日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修复生态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全球环境治理中,中国已成为最为重要的领导力量之一。

  中国三代造林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也获得世界赞誉。

  最高荣誉

  当地时间5日18时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罗毕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的“地球卫士奖”,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其中的“激励与行动奖”。

  “他们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

  

  索尔海姆(右)向中国塞罕坝建设者代表们颁奖。

  塞罕坝林场场长刘海莹告诉记者,这一奖项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50多年艰苦创业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

  塞罕坝林场位于中国河北省北部,占地9.3万公顷。由于历史上的过度采伐,土地日渐贫瘠,北方沙漠的风沙可以肆无忌惮地刮入北京。

  1962年,数百名务林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种植树木,经过三代人努力将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

  

  12月5日在肯尼亚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拍摄的塞罕坝林场老中青三代陈彦娴(中)、刘海莹(左)、于士涛的合影。

  刘海莹说,“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中国可以创造更多像塞罕坝这样的绿色奇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史无前例

  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代表陈彦娴在获奖感言里说,在当下的中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塞罕坝的故事印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绿色道理。

  

  1961年,专家在考察荒芜的塞罕坝时发现这棵年逾200岁的“功勋树”,成为“塞罕坝能种树”的标志。资料图新华社发

  

  2017年7月12日拍摄的“功勋树”。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索尔海姆表示,中国的塞罕坝证明环境治理是非常有意义的生态投资。联合国环境署认为,“中国近年来在环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是史无前例的。”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易卜拉辛·塞奥表示,中国在环保领域制定了明晰方向,并且展现了坚定决心:

  “我们关注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有生态环保层面的议题。中国环保不仅出现在重要的规划和决策层面,它还能够有效地落实。”

  除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服务公司摩拜和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也分别获得了“地球卫士奖”下的商界卓识奖和终身成就奖。

  全球环保人士认为,2017年“地球卫士奖”6个获奖单位或个人中,有一半来自中国,这说明中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领域取得举世认同的重大成就。

  

  领导力量

  索尔海姆表示,除了广为人知的《巴黎协定》,中国近年来还批准了大量同样重要的环保条约。全球环境治理中,中国已成为最为重要的领导力量之一。

  索尔海姆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绿色发展;在G20机制下,中国还积极倡导发展绿色金融。中国的这些努力,联合国环境署均表示支持。

  

  12月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蚂蚁森林总经理徐笛(左)向参会者介绍企业环保理念。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塞奥说,中国的环保决策向全世界释放积极信号, 中国的环保努力不仅为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也将利好世界人民。

  在大会期间举办的企业展会上,不少参展企业表示,他们很多的环保理念和相应设备就是从中国而来。

  

  12月3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参会者在新浪微博展台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塞奥透露,中国在这次大会上将同非洲国家一起设立清洁技术中心。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中国正计划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分享先进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

  索尔海姆表示,如今的中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态度和政策,会对环保在内的众多领域产生全球性影响。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