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古巴导弹危机:人类最接近地狱的十三天

发布时间:2017-12-07 17:15:47 来源:识局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人类最接近地狱的十三天 文/张洛鸣 玛雅人说,世界末日会在2012年到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对此表示,别扯犊子了,要不是老子最后时刻头脑清醒,世界末日1962年就来了。 一 据说每辆公交车前门的第一块踏板都是“变心板”。上车之前,等车

  原标题:人类最接近地狱的十三天

  文/张洛鸣

  玛雅人说,世界末日会在2012年到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对此表示,别扯犊子了,要不是老子最后时刻头脑清醒,世界末日1962年就来了。

  一

  据说每辆公交车前门的第一块踏板都是“变心板”。上车之前,等车的人不管车上多挤,总会嚷嚷“每个人都有上车的权利!”可是一旦上了车,他立刻就会回过头来朝车下大喊“别挤了,上不来了!”

  从这个角度说,核弹也是一种“变心弹”。拥有核弹之前,每个国家都会说,凭什么你能有核弹,而我不能有?这不公平!可是一旦它有了核弹,就不希望别的国家(尤其是它看不顺眼的国家)也有,这时它的理由就变成了捍卫二战胜利果实啊,遵守雅尔塔协定精神啊,我是负责任大国而你是流氓国家啊,等等等等。

  其中,这最后一条理由看上去最像是正经理由,因为核武器确实有两种不同的功能:第一种是拿它来震慑别人、维护和平,第二种是拿它来要挟别人、耍流氓。可问题是,到底该怎么判断一个国家究竟想拿核武器干什么呢?毕竟,每个国家都会说自己是爱好和平的,都是竞争对手在搞事情,这是个没法做出中立判断的问题。

  特别是对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来说,让它们相信对方爱好和平,还不如让它们相信奥特曼和小怪兽是好朋友。然而,“不相信”的代价总是巨大——它们差一点把自己和所有无辜的国家,以及所有无辜的奥特曼、小怪兽、蚂蚁、细菌、羊驼……都带进地狱。

  二

  1959年,美国在土耳其部署了一批中程弹道导弹。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些导弹是为了“保卫自由国家不受侵犯”,可是苏联人当然不这样想。

  正当苏联人恨得牙痒痒的时候,美国恰好跟古巴彻底闹翻了。卡斯特罗没办法,只好去抱苏联的大腿,苏联一看,觉得这是个报复美国的好机会,就跟古巴说:兄弟别怕,美国要再敢欺负你,哥拿导弹轰他丫的。

  古巴欣然答应。于是,从1962年7月开始,苏联分批把导弹和发射器塞进集装箱,用货船运到古巴,再在古巴的丛林里进行组装。一开始,这事干得挺隐蔽,美国人也没多想;可是到10月份,还是让美国给发现了。

  苏联还没做好准备。

  其实苏联不想这么早公开古巴导弹的真相。9月份导弹安装进入尾声的时候,他们曾发过一个声明,算是告诉美国:我往古巴运了点“防御性”武器,你别再惦记着找回猪湾事件的场子了。但他们始终不承认古巴有进攻性导弹。然而遗憾的是,苏联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出了一些问题,比如负责运输导弹的人非常注意伪装,负责安装导弹的人却只在导弹发射架上象征性地盖了几片叶子,也不知道是为了遮阳还是保密。美国的U—2侦察机再废物,这么大家伙还是能看清的,于是这事就暴露了。

  可这也不能全怪负责安装的人太粗心大意,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要保密的。在苏联当时的体制下,各个部门都直接对上级负责,彼此之间没太多联系,每个干活的人又都不掌握事情的全貌,很多人甚至连自己正在干的这件事到底是啥都不知道。也许苏联人觉得这样最保险,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主动泄密,但他们忘了这样一来被动泄密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不过好在,苏联虽然没做好准备,美国更没做好。

  三

  当美国政府确认古巴的导弹搭载了核弹头,而且是威力比广岛原子弹大20倍的核弹头的时候,有点懵逼。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军方。他们找到肯尼迪说,sir,俺们估算了一下,这些导弹应该能打到纽约和华盛顿,就算打不到,至少打迈阿密和奥兰多没问题——咱要任由苏联这么搞下去,以后就甭想再看热火和魔术的比赛了。咱打吧!让空军过去,把这些导弹全端了拉倒。

  肯尼迪却不想打。他当然知道,在危急时刻表现得越强硬,就越容易受选民欢迎,但“表现强硬”和“真的强硬”是两码事。要知道,军方当然只管打仗;可真打起来,总统却必须考虑这烂摊子怎么收拾。

  肯尼迪的很多幕僚也劝他谨慎。按照很多作家和媒体的说法,资本主义国家都喜欢发战争财,但事实上喜欢发战争财的资本主义国家只是少数。这是因为,“资本主义”这玩意本身是建立在“理性计算成本收益”的基础上的,比如我之所以在今天花1000美刀买谷歌的股票,是因为我预期它明天能涨到1200美刀。

  可是战争的不确定性太大了,万一明天谷歌总部被炸飞,我可能就颗粒无收。所以,美国很多传统的精英分子并不欢迎战争,至少不欢迎在本国附近发生战争。于是他们跟肯尼迪说:大哥,冷静啊,咱得以德服人啊,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肯尼迪很无语:废话,老子还不知道最好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吗?现在的问题是,你战,都不一定能屈人之兵,不战,怎么屈?

  这真的很难。在猪湾事件中,美国连小小的古巴都搞不定,这次面对实力不弱于己的苏联,怎么能占便宜?

  四

  肯尼迪不得不考虑最坏的结果:一旦打起来,甭管美国还是苏联,都不能保证在常规战争阶段打赢对方。那核战争呢?光古巴这42枚导弹,按1枚能炸20个广岛计算,就是840个广岛,美国可没有840个广岛让它炸。何况苏联手里的核武器远不止这么一点。

  “核战争没有赢家,没有输家,也没有见证者。”我不知道肯尼迪是不是听过这话,但这个道理,他肯定懂。

  那也就是说,不能打仗。可是不能打仗,又不能认怂,因为你可是堂堂的美国、自由世界的领袖啊,怎么能轻易向苏联这种“恶势力”低头呢?

  于是肯尼迪可选择的应对方案就很少了。

  第一个方案是,表面上装作没事人一样,暗地里跟赫鲁晓夫谈判,让他把导弹撤回去,就算没发生过这回事。然而这个难度忒大了。且不说赫鲁晓夫会不会答应,光说美国那帮无孔不入的媒体也能把人折腾疯,一旦他们把这事曝出来,肯尼迪也就别混了。肯尼迪之所以在10月22日那天公开古巴导弹危机,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与其让你们挖出大新闻,还不如我自己公布大新闻。

  第二个方案是,回避跟苏联直接对话,转而敲打它的小弟古巴,以收投石问路、敲山震虎之效。但这个方案能不能收到预期效果很难说。更大的可能是,美国越敲打古巴,古巴越抱苏联的大腿,而且古巴人绝不会因为自己被封锁、日子越过越穷,就嫌卡斯特罗惹事,他们反而会因为恨美国而更加团结。到那时候,这件事只会让国内一帮人批评肯尼迪外交失败、威风扫地,还白白牺牲了古巴无辜民众的利益。

  第三个方案是,派舰队封锁古巴沿海,不让苏联继续运导弹进来,然后一边作出强硬姿态、一边跟苏联谈判,逼它撤回导弹。这个方案的最大问题是,它直接有损苏联的面子,因此很有可能导致美国跟苏联面对面发生军事冲突——你有舰队苏联就没有吗?你会派他就不会派?但这已经是美国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一方面,它在美国国民看来足够强硬,于是对国内有了交待;另一方面,它对苏联来说又不够强硬,于是保留了商量的余地。

  最终,肯尼迪选择了封锁的方案,不过把“封锁”的措辞改成了火药味稍微淡一点的“隔离”。

  球又被踢回了苏联一边。

  五

  赫鲁晓夫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

  在美国国内,甭管肯尼迪说什么,都会有人站出来说:Shit!你应该#@∈★№&¥※◎……balabala。相形之下,赫鲁晓夫就幸福得多,因为他从来不会碰到这种问题。可是,没人当面说他Shit,不代表背后也不说,他也搞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嘴上夸他“英明神武”,心里却大骂Shit。

  所以他不能认怂。往古巴运导弹的决定,本身就是一场冒险,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现在要是被美国一吓唬,就立马运回来,不光是自己打脸、威信扫地的问题,也可能给反对者提供借机发难的机会。

  这就是传说中的“骑虎难下”了。肯尼迪讲话的第二天,赫鲁晓夫让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要继续“援助”古巴,并“坚决拒绝”美军舰队的拦截,如果美舰胆敢挑衅,将进行“最激烈的回击”。整个声明写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可是打嘴炮不能解决问题。10月24日,美军的封锁正式生效,苏联船只在事实上已经无法接近古巴,而赫鲁晓夫也明白,苏军在加勒比海上没有足够的实力,不可能进行“最激烈的回击”。

  于是他给肯尼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白宫的人形容为“冗长、杂乱无章、漫无边际”,它“显然是在情感冲动下写的,充满着要避免核战的激情”。好在美国人还是get到了赫鲁晓夫的点。他们发现,赫鲁晓夫在信中一边说古巴导弹是纯防御性的,一边又表示他深切地渴望和平,还暗示如果美国作出不会入侵古巴的保证并撤回舰队,“一切会马上改观”。这似乎说明,赫鲁晓夫有让步的打算。

  这封信是10月26日收到的。白宫还没想好该怎么回信,第二天,他们又收到了第二封更冗长、火药味更浓的信,这回的条件从“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变成了“美国从土耳其撤回导弹”。

  这个条件是美国人不能答应的——你苏联要脸,我美国也要脸呐。我要是现在撤回土耳其的导弹,不等于承认我怕了你、也怕了古巴的导弹?

  可是明确拒绝这个条件也不行。要知道,这时候加勒比海上的火药味已经很浓了,要是土耳其那边再出点岔子,非打起来不可。

  那这事咋整?白宫被整得焦头烂额,吵吵了一天,也没想出什么新鲜招数。最后,眼看真要打起来了,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弟弟、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终于提出了一个和稀泥、打太极、装糊涂的方案:咱就当没收到过第二封信。反正这又不是到付件,咱说没看见,谁能证明咱说谎?咱给赫鲁晓夫回一封信,就说收到了第一封信,表示同意他的建议,看他怎么说。

  国际政治、高手过招,居然用到“装疯卖傻”这项技能,说明事态真的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刻,实在没时间找更冠冕堂皇的办法了。

  六

  奇怪的是,赫鲁晓夫居然接受了肯尼迪的建议。

  10月28日,赫鲁晓夫复信肯尼迪,并通过莫斯科电台公开广播复信的内容,同意撤出部署在古巴的攻击性导弹,从而结束了这场危机。他没有再提美国从土耳其撤出导弹之类的事,仿佛他也不知道那第二封信的存在似的。

  这件事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谜题。有人猜测,第二封信确实不是赫鲁晓夫写的,而是苏联的强硬派通过苏联外交部写给美国的,它的出现说明苏联内部存在严重分歧。也有人说,这是因为罗伯特·肯尼迪代表美国政府与苏联达成了秘密协议:在苏联撤回古巴导弹的半年后,美国找个“年久失修”之类的借口,把土耳其的导弹撤走,算是给苏联一个交待,让赫鲁晓夫借个坡、下个驴。

  事实上,美国的确在半年后撤走了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于是,有人说这场危机是美国赢了,因为美国逼苏联作出了让步;也有人说是苏联赢了,因为它通过把导弹运进美国家门口再运出来,换得美国撤走了自己家门口的导弹。

  然而这件事其实谁也没赢。在这场瞎折腾之后,世界各国终于达成了共识:核恐吓本身就是瞎折腾。不然就是作死。

  不过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成果。危机之后,美苏之间建立了沟通热线,“互信”虽然还谈不上,但总算有了个说话的渠道,不用再写信了。据他们说,这个热线的功能是及时向对方通报自己正在搞的事情,以免被对方误解为搞事情,再打起来。

  从那以后一直到苏联解体,甭管美苏怎么打嘴仗、秀肌肉,热线始终保持着畅通。

  七

  不同的历史书对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会和平解决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最根本的答案只有一条:核战争一旦爆发,没有人能控制它的走向,因此也没人能逃脱毁灭的命运。

  正是在这种“自杀”式的荒谬之中,诞生了一种残酷的理性:有核国家可能向无核国家开战,但有核国家之间打不起来。从美苏热线开通到《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这一切都建立在这种理性之上。

  广岛、长崎的数十万阴魂,终于让人类在战争的乌云中找到了一线曙光。

  可是,我们也不能高估人类的理性。

  古巴导弹危机后,美国社会最大的变化是“及时行乐”主义再次抬头——我为什么要等明年再去佛罗里达海岸晒日光浴呢?说不定明年它就不在那里了。那我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谁也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来。

  你能说这是非理性的吗?它明明建立在另一种理性的基础之上——全人类的命运,就在几个人的一念之间。

  集体行为有迹可循。个体行为无法预测。

  我仿佛又听见地球妈妈的冷笑:愚蠢的人类啊,你们污染了那么多环境,破坏了那么多生态,灭绝了那么多物种,也该走上自取灭亡的道路了。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