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做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原标题:妈妈对不起,永别了!“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对不起,妈妈,永别了”
“我所做的全部努力,不过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却也是许独自在海外打拼的留学生的心声。
我们似乎觉得抑郁症离我们很遥远,“不就是心情不好吗”“你怎么就不能开心点呢?”
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总是出现在安慰一个失意者时,也许这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
然而,这一桩桩死亡事件,却不得不让我们关注“心情不好”背后的深渊——抑郁症。
Part 1
今年二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一名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Weiwei Liu,被发现在寝室自杀。
浏览weiwei的社交账号,你能感受到她的开朗与乐观,然而,就这样一个笑靥如花的女孩子,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遗书中,weiwei表示世界是美好的,而她是个‘不堪重负的胆小鬼,所以选择了退缩和逃避。 她写道:“生存还是死亡,理由有且只应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值不值得生存,有没有资格生存。”
文末,她说她无法承受生命给予她的重量,并希望她爱的人一切安好,好好生活。
weiwei的离开让许多她身边的人无法接受,那个热情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孩子怎么突然就抑郁了呢?
其实。weiwei这样的情况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用阳光开朗的外表来压抑内心的焦虑和负能量。
有些时候,患有抑郁症的人们并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样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对所有事物都缺乏兴趣,他们只是以“乐观”的这层面具来掩盖着自己。
“那些看不见的伤痕总是更深更疼。”或许作为父母、朋友的我们对她们多一点点敏感、多一点点体谅,这样的悲剧本可避免。
Part 2
抑郁症的成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独自来到完全陌生的千里之外生活本就不易,在疲于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各方面压力袭来,无疑会对心理是巨大的重担。
其中,最为最普遍的压力便是来自学业压力了。
学业压力
据统计,全美去年有17%的大学生寻求或已接受焦虑症治疗,还有13.9%患有抑郁症,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全美大学生正在以创记录的速度与抑郁症作斗争。
国外高校,特别是名校的课业压力之重是众所周知,而留学生还要面对非母语的教学环境。
国外高校更注重平时成绩,要应付各种随堂测验、小论文、小组作业、考试,日常小考如果不认真对待,成绩不好也会影响到GPA。学生在图书馆刷夜忙着赶作业的场景也是家常便饭。
除了课业压力外,留学生还经历着非同寻常的“peer pressure”。一位来自纽约的大学生这样说:
“在这个校园里,除了我以外大家好像都是人生赢家。她们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知道毕业以后要进入哪个投资银行,知道自己在华尔街几十年后的楼顶办公室是什么朝向。只有我像一个找不到方向的鬼魂一样飘来飘去……”
看着同学们充满抱负斗志昂扬,图书馆的灯彻夜不熄,deadline临近,自己却好像还找不到方向,若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很难熬过这段迷茫期的。
Part 3
社交压力
作为留学生也会不容易融入当地学生的社交圈。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大家的共同话题相对比较少。
国外常用的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软件,Party 文化等等,对留学生来说都需要时间适应。
同时也确实有一部分外国学生,对于中国和中国学生有着负面的刻板印象,这也会造成一些交流的障碍。
而中国学生普遍存在内向、放不开的特点,很难主动接近别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人吃饭睡觉学习”的情况,即使失意时也找不到人倾诉。
除了普通社交,情感压力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前段时间朋友圈疯转的加拿大“失踪男孩”于林海已被证实为自杀。
而他在彻底失联前最后一次主动发信息,内容为:
“希望你来生喜欢我。”
可以推测,感情的失意即使不是使他迈向死亡的最后一步,但也是的重要原因之一。
Part 4
经济压力
并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有着无比优越的家境。不少留学生家庭条件一般,在国外多少需要省吃俭用,平时还要勤工俭学以补贴开支。
而打工或者从事一些有报酬的研究项目,也会占用自己的时间,这就需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去把握平衡。
再加上身边同学可能存在花钱大手大脚,奢侈消费的行为,如果无法平衡自己的心态,可能会产生自卑的心态。
Part 5
孩子独自一人在海外如此痛苦,
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做?
1、了解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当发现孩子长期存在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情况时,及时给予关心与体谅。当孩子说出“我可能有抑郁症”时,千万不要不以为然。
2、了解并关心孩子的生活
留学在外,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存在地理上的障碍,可能对孩子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状况都较难了解。但小编建议家长们多多与孩子联系,了解他的生活。
比如,在孩子的社交账号上发现ta最近总是发消极负面的消息时,主动询问发生了什么,让ta们知道自己会一直在身后支持ta。即使远隔千里,ta也永远不是一个人。
3、及时寻求心理指导
当发现孩子的心理状况已经出现问题时,不要回避也不要轻视,主动帮孩子联系国外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指导治疗。
小编希望,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都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你们,永远不是孤身一人。
上一篇:华盛顿点亮国会圣诞树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