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9.5分!今年国产最高分来了

发布时间:2017-12-08 11:58:07 来源:十点电影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最近十点君的朋友圈,被一档国产综艺刷了屏。 我猜你们可能也差不多,这档节目是—— 《国家宝藏》 央视爸爸出品,邀请9大博物馆参加,从节目名称你就能看出来,这节目讲的是——文物 。 看到这两个字,十点君猜不少人已经挪动你们罪恶的手,准备关

  最近十点君的朋友圈,被一档国产综艺刷了屏。

  我猜你们可能也差不多,这档节目是——

  《国家宝藏》

央视爸爸出品,邀请9大博物馆参加,从节目名称你就能看出来,这节目讲的是——文物

  看到这两个字,十点君猜不少人已经挪动你们罪恶的手,准备关掉这篇推送。

  先别急,这档算是文化类节目里的“妖艳贱货”,错过可惜了。

一直以来,咱们的文化类节目其实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有人想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当然是好的。

  但为了弘扬优秀文化而创造的节目,却经常没人看。

  就算其中最火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几个平台的播放量加起来,也才刚过1000万 ,电影票房也相当惨淡 ,500万出头。

  和其他动辄就一集破亿的电视剧比起来,这数据连塞牙缝都不够。

  甚至还出现了不少「装完逼就跑 」的人,转发到朋友圈之后,就没下文了,没去看,也没再去了解。

  说来惭愧,这事儿十点君也干过几回。

  但说句大实话,这也不能完全怪观众。

  十点君年初安利了一档寻访手艺人的节目《了不起的匠人》,一位粉丝大大说的话挺有道理:

  “这种节目还是受众太小了。”

  文化类节目,向来和“节奏慢”、“枯燥”等词挂在一起,真正对这块感兴趣的人少之又少,坚持看到最后更是难上加难。

  但这次的《国家宝藏》却打破了文化类节目的魔咒,它想了个招,把小众变成了大众。

  前9期节目,一个博物馆一期,每个博物馆推出3件宝贝。

  比较特殊的是,每件宝贝都邀请了一位明星,以“国宝守护人 ”的身份,对宝贝进行介绍。

  王凯、李晨、易烊千玺等等,每个名字后面都带着巨大的流量。

  与央视《朗读者》等“明星+XX”的节目模式一脉相承。

  至少能保证这节目不缺人看。

但请明星,不会成为这档节目让十点君无比推崇的原因。

  真正让十点君点赞的,是节目组为每件文物设置的两个环节: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

  前世传奇,就是让明星用小剧场的方式,演出这件文物的诞生故事。

  并且让人想要拍手叫好的是,它非但不是枯燥的科普,反而脑洞大开,相当有趣。

  比如让这节目第一期就刷爆朋友圈的视频:

  王凯对各种釉彩大瓶的前世演绎。

  233333,官方吐槽最为致命,乾隆爷农家乐审美这顶帽子,算是脱不掉了。

  不出所料,节目果然爆了,节目组官微,甚至一期之后涨粉10万。

  还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创作欲。

  高冷的文化节目,瞬间变成了大众的娱乐食粮。

连看完视频的十点君,都忍不住叹了一句:

  嚯,还能这么介绍文物!

  但紧接而来的就是疑问,这些前世故事,不会都是为了娱乐效果瞎编的吧?

  在一份对节目组导演的采访里,十点君找到了这么一段话:

  

  对于节目中呈现的微型舞台历史剧,节目组提出了明确要求:故事可以基于史实合理演绎,但是史料不能有硬伤 ,剧本要反复校订。

  为此《国家宝藏》节目组邀请北大历史系老师、研究生、知乎上的历史大V等组成专家组共同把关剧本

  不仅如此在节目制作完成后,节目组也一定会让各博物馆组织专家看片,共同审核。

  就拿第一期节目来说,故宫参与把关审核的专家,就达到了20位

9大博物馆馆长

  它虽然是一档综艺,在娱乐之外,却做到了文化类节目该有的担当——对历史的尊重

  这档节目之所以能在第一期之后,就飙到豆瓣9.5,也是因为它把这份良心和担当,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

  《国家宝藏》的导演于蕾在讲到自己制作节目的初衷时,曾这么说:

  

  我们可以做一档节目,让它成为有趣的讲解器,让大家知道,我们的民族文化原来这么有意思,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有这么多“好东西”。

  这个“好东西”,也许就是一块破石头,一根儿破竹简,但是,它代表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它带来的历史变化是叹为观止的。

  它会告诉你身为中国人的精神维度。

比如王凯介绍的各种釉彩大瓶,它又被称为“瓷母 ”。

  大部分人包括我,就算去到了故宫,站在这瓶子面前,顶多也只是“哇”一声,觉得这瓶子好看而已,但我们根本不会知道它背后的重量。

  而这档节目,就通过今生故事 ,邀请与此文物相关的专家,让我们真正知道它的价值。

  这只大瓶的诞生,算得上是个奇迹。

  在一个瓷瓶上,居然烧出了从宋到清17种不同的釉彩,不仅如此,各种釉彩的烧制方式也完全不同。

  有的要高温,有的要低温,但偏偏这些对烧制温度要求极不相同的釉彩,被神奇的放在了一起。

  而对每一块釉彩都力求完美,又让大瓶烧制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们做了一个计算:

  

  假设每种釉彩的平均的烧造成功率是……咱们往高了算 ,70%吧。

  想要将一尊拥有17种不同釉彩的大瓶烧造出来,也就是70%的17次方。

  成功率只有0.23%, 几乎不可能。

但这只瓶子,却真的烧出来了。

  背后用了多长时间,攻破了多少技术难题,烧废了多少釉彩?

  光是想想就对老祖宗们肃然起敬。

  不仅是大瓶,这期的另一件宝贝“千里江山图”,长达11米,被称为“青绿山水之最 ”。

  要完成这样的一幅画,从第一遍的用水墨勾画打底,用赭石色上色,再到上绿色、上青色,一共要5道工序。

  也就是说,一幅画,要用不同的色彩画5遍 ,才能有这样瑰丽绚烂的层次效果。

更神奇的是,它历经了千年,却几乎没有掉色。

  秘诀都在它的颜料上。

  不像我们在文具店里几百块就能买到的颜料,多来自工业化的生产,这幅画的颜料全部来自于天然石料的提取纯手工的研磨。

比如,孔雀石制成石绿,蓝铜矿制成青色,砗磲(贝壳的一种)制成白色……

  这些石料,几乎都需要人到深山里,一点一点用榔头把他们敲下来。

  从石头变为可以作画的颜料,又需要每天8小时的研磨、漂洗,近20天后方能完成。

  老祖宗对技艺、艺术精巧的追求,让人叹为观止。

  为什么我们手工艺的高峰大多停留在了古代?十点君觉得,恐怕和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分不开吧。

  但了解过去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是——传承。

  节目里请到了现代社会中这些宝贝真实的守护人。

  有在故宫服务了10多年的讲解志愿者,73岁高龄的老爷子仍以自己能为大家讲解为荣;

  有在战火纷飞中,护送文物转移的护宝人,几十年里,从爷爷一直到孙子,3代人都走在保护文物的路上。

  甚至家里几个兄弟姐妹全出生在护宝转移的路上,几个人的名字都是以出生时到达的地方命名,连起来,就成了一幅千里护宝路线图

  ……

这些中华珍宝,有了倾尽全力保护和传承他们的人。

  但,光有他们还不够。

  十点君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就说过,文化类节目最需要但也最难的一点,是吸引大众。

  不是为了收视率,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化,并愿意主动学习和保护我们的文化宝藏。

  如节目导演于蕾所说,这些宝贝的背后,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维度。

  也像节目里一位嘉宾所言:

  很多人都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但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如果连这点信仰都糊涂,那我们何以为人呢?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