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榆中县成功蹚出“新”产业 北山农民种蒜种出“钱”途

发布时间:2017-12-08 15:31:55 来源:兰州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今年虽然蒜的价格不是很理想,但是长势非常好,说明北山这块热土上种植大蒜是很有‘钱”途的!”12月4日,中连川乡陡泉村种植大户马汉芳夫妇在县级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拎着大蒜来到大青山市场找销路。据悉,今年北山中连川、韦营等乡的农民找到了一个可以

  “今年虽然蒜的价格不是很理想,但是长势非常好,说明北山这块热土上种植大蒜是很有‘钱”途的!”12月4日,中连川乡陡泉村种植大户马汉芳夫妇在县级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拎着大蒜来到大青山市场找销路。据悉,今年北山中连川、韦营等乡的农民找到了一个可以大幅增收的新产业——种大蒜。尤其在进入冬季后,走在中连川、韦营乡部分村社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正为明年大规模种植大蒜覆膜保墒的乡村干部和农户。轰隆隆驶过的覆膜机和三五成群的吆喝声,伴随着他们信心百倍的干劲和幸福满溢的笑脸,奏响了韦营乡产业脱贫促发展的新号角。大蒜产业已经成为榆中北山继中药材、百合之后又一个稳定农民增收、催生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我们这里全是干旱山地,之前种植玉米和洋芋收入总是不稳定。今年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号召下,家里试种了1亩大蒜,政府还给我们提供了黑农膜、复合肥和覆膜机,仅一亩的产量就有1000斤,纯收入超过了4000元,感谢政府给我们谋出路,让我们对增收致富很有信心。”正在地头帮助邻居铺塑料地膜的韦家营村村民韦永方乐呵呵地说。

  韦永红是村里的劳动能手,家里种植了8亩百合,10亩马铃薯、5亩玉米,试种了1亩大蒜,还养着3头肉猪。“前几年我一直在地里套种大蒜,发现我们这里的土质和气候很适合种植大蒜,产出的大蒜个头很大,品质很好,产量也很高。主要是供自家和亲戚朋友食用,他们都说我们山窝窝里种出的大蒜比市场上的品质好多了。”韦永红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的收入最少也有数万元,待明年扩大大蒜的种植面积,后年10亩百合收获后,家里的收入会越来越好,他们的目标是早日实现奔小康。

  在田间指导农户种植大蒜的韦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韦如库介绍说,韦家营村有耕地4750亩,均为山旱地。村“两委”以“15355”发展思路和“53269”产业发展计划为指导,动员180户农户明年种植220亩大蒜,并流转集体土地100亩。他说,集体流转种植的大蒜可带动部分留守劳动力就地打工增加收入。预计2018年仅种植大蒜的纯收入可达60万元,将带动当地群众,吸引更多外出务工者归乡就地就业致富。同时,将依托村属公司(甘肃聚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壮大羊场和驴场养殖产业,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利用互助资金,带动入股农户每年分红1000元,壮大村集体收入可达10多万元。

  据悉,为了夯实群众脱贫产业基础,韦营乡党委、政府通过走访群众、召开商讨会等,以“行业部门补贴一点、村集体贷一些、农户自筹一些”的方式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即:每卷地膜县农林局补贴90元,农户自筹50元;每袋化肥县农林局补贴25元,农户自筹120元;籽种村集体贷款购买,农户在领取时交一半,收获时再交另一半,2018年计划在全乡引导种植大蒜2000余亩,其中:村集体1200余亩,农户800余亩。截至目前,共发放大蒜种植黑农膜18吨,复合肥1548袋,购进覆膜机14台,组织乡村干部到张掖市民乐县、青海省乐都县雨润镇和高店镇学习大蒜种植技术,举办大蒜种植技术集中培训2期,累计培训210余人,为明春大蒜种植奠定了基础。

  韦营乡党委书记石维向介绍说,近年来,全乡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扶贫)、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也得到了实惠。他表示全乡干部群众有信心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018年脱贫验收,切切实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实惠、谋幸福。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