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淳翔:金性尧与《小日报》
原标题:祝淳翔︱金性尧与《小日报》
1936年3月22日《小日报》刊头
文︱祝淳翔
文史名家金性尧晚年在《新民晚报》撰有《小型报文粹》一文,先是回忆自己早年迁居来沪,便成了小报的忠实读者,不仅耽读小报,甚至连其在沪处女作的发表园地也在小报上。
(((1)))
初来上海时,金性尧年方十七,正当年少。刚来就被小报文章吸引,足见其魅力无穷。所以他后来说,“海派文化中,小型报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老上海文化生活的一个掠影”,这一感悟缘于切身经历,是今之论者很难体会的。
近来有幸觅到《小日报》上的金性尧的署名文章,兹择要举隅,以探知其当年的学术旨趣,也结合金氏相关文字,稍事发掘其与同道师友的交游。
据陈灵犀回忆,《小日报》最初由韩天受创办,四十天后无疾而终,1926年8月,由韩的兄弟韩啸虎复刊,请沈吉诚主编。特约写稿者,有步林屋、钱芥尘、张丹斧、江红蕉、余空我等人。一年后,沈吉诚脱离该报,转而从事电影业,编务辗转多人,后归黄光益独办,邀尤半狂任主编。
金性尧在《小日报》设“屠嚼丛谈”专栏,文章刊于1936年3月22日至5月20日,共十篇,分十二天刊完。其间尚有一篇《屠嚼之馀》,声明“孔老二”措辞既非首创,亦非贬孔,则刊于4月9日。按,金最初的室名唤作“屠嚼斋”,这名号带点自嘲,他本人的解释有些妙:“这不但由于我是一个肉食者,而且我觉得生于斯世,对于一切还是抱着这样态度的为妙。”
“屠嚼丛谈”拉杂写来,篇幅总在七百字以上,比寻常的小报文章长出一截,略显突兀。此后,金氏特意在《社会日报》(1945年5月7日)写“一点请求”,称:“我是写惯比较长一点的文字的,这里虽然在极力迁就篇幅,然而比所谓‘短小精悍’的作品来,也许还仍然觉得长,因之我希望能勿加删节,尽一日之力刊毕。”
金氏初登文坛,文笔稍嫌古拙,内容上亦偏嗜旧学。例如丛谈之一从“读经救国”谈起,说不如将古书当作“古人生活纪录看待”,于是做起文抄公,引《论语·先进篇》里的几段话,称可作“大学毕业之后的出路问题”看,谈得饶有兴味。值得一说的还有,该文署名被错印成金性克,让人记起鲁迅与金氏通信时,将其名字讹为惟尧一事。想来金先生平时写字较潦草,常惹人误认吧。好在错仅两处,事不过三。
丛谈之二谈古书标点,篇首“月前代友人点了一部文集,每遇到难以卒读之处,真有‘废书三叹’之慨”一语,参看金氏《忆若英》:“记起杂志公司校印晚明小品时,有几种集子的标点还是我和且同所作。”可知金及友人金祖同等青年人,当年都参与了阿英主编的上海杂志公司版《晚明四十家小品集》。
金祖同
《忆若英》文中还录有金性尧1936年2月27日的日记,记其对阿英的初次印象:“至中国书店,遇金且同、卫聚贤、陈志良三君,相与研讨明代之买地券,顾未得要领。适爱好晚明文学之阿英君亦在。年约三十外,身材略低,外表望之稍落拓,有些名士气,香烟卷老是衔在嘴上不息地呼着,发披而斜分,犹如希特勒式,与郭经理絮絮谈买书。”与阿英结识后,金性尧的学问日进,以后便多次为文,感念其“勉励汲引”之力,而从4月7日《小日报》编者按语,称金性尧“为钱杏村先生高足”,更可见两人彼时关系之深了。
阿英,1938年
阿英,1939年
丛谈之三、之五、之七,所论也颇具识见。如之三拈出《左传》《史记》等古书里的几则修辞,赞其描写活泼,思想灵动,故不必一概打倒,而“应该慎重地来接受我们祖先的遗产”。这观点与鲁迅、郑振铎的近似。之五提出书法家赵孟頫字子昂的昂字,因“頫乃俯本字”,故应念作仰,不应读如杭。此见解复令人耳目一新。之七则批评“古已有之”的定命论,说会“使人们什么都不想奋斗和挣扎”,继而笔锋突转,称:“倘能以迷信《推背图》《大悲咒》的心理,移运于科学、真理、文明、纪律等的原则上面,不是多么的难能而又可贵也哉?”堪为奇思妙想。
丛谈之四谈麒麟童的艺术,可视为金氏早期剧评文章的佳作。作者尽管观剧经验不多,仍精确地概括出周信芳的艺术特色,即虽已倒嗓,照样能用高超的技巧,予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刺激”。文中又不失时机地建议,不如将“反抗、团结、奋斗、自由、压迫、流血、侵略……等术语”,放入戏词,可使旧剧更深入平民阶级。更请周氏删去《青风亭》的末幕“雷打张继保”,则“悲剧的沉重的空气,得以保持”。
金性尧记忆中写林语堂的,实为第八篇,题作“章太炎与曾国藩与林语堂”,内容与初见林语堂无关,倒是谈了对林氏的初次印象。文章先是开宗明义,称“人或有以只凭年龄的老幼来估计人类思想的健全和陈腐者,余终不以为然”,辄以章太炎尽管迟暮而胸有“蓬勃之气”为例,指出曾国藩身为汉人,却甘为清廷爪牙,一手绞杀洪杨革命,学问虽好,而为“宰汉的供具”,诚不可恕。再引出林语堂正值壮年,竟捧曾为“孤忠节烈之气,与史可法、文天祥、孙中山诸公并跻”,实在无法苟同。文末附言还提及章氏认甲骨文为伪造,“拟于太炎先生致金祖同兄之书,亦一并谈及”。但不知怎的,说好要谈的文章,久不见踪迹。只在章氏去世时撰挽联,略有道及:“论朴学一代大师,可惜深诋殷甲骨。于共和千秋元首,始终无愧汉完人”(1936年7月2日《晶报》)。又在暮年时,于《读书》杂志发表《故人坟树立秋风》,谈及:“祖同是治甲骨的,因为卜辞中的‘且’字即‘祖’字,所以他有时便把自己名字写成且同。太炎先生笃信《说文》,故而不信甲骨,以为是伪造的,后来祖同写信向太炎先生请教,他回过好几封信,祖同曾将这些信件据原墨影印成册子,送了我一本,现在却是难得的史料了。”也是点到即止。
丛谈之九是一篇谈艺随笔,介绍丰子恺在《天地人》创刊号上的一页诗画,并引诗后短跋,誉为“诗佳画佳,跋语亦格外有味”。此文不长,却富有情趣。
值得注意的是,1936年2月15日,《小日报》曾报道奄城金山古物展览会消息。一周后,金祖同即在《晶报》发表《记金性尧君》,中谓“金性尧君于金山出土之明买地券独具只眼”,并恭维其“春秋既富,学力自强”。与此同时,金祖同洋洋万言的长文《金山(卫)访古记纲要》由卫聚贤等人作序,在《小日报》连载。只此数端,就可见出金祖同与小报界颇有渊源。这也就是金性尧由其介绍向《小日报》供稿时的大致情形了。
《金山(卫)访古记纲要》
《金山(卫)访古记纲要》续
《金山卫访古记纲要》石印本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