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进行无人机与客机碰撞试验
央广网北京12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无人机相关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日益增加的兴趣,无人机在工作、生活中的使用日趋广泛。目前,民用无人机在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电力巡线、航拍测绘、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年来无人机黑飞影响民航客机飞行安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无人机与客机碰撞首次试验:威胁民航安全
为研究无人机与民航客机碰撞的风险,民航局于近日在航空工业航宇襄北试验基地进行了无人机与客机碰撞首次试验。此次试验,是中等质量的旋翼无人机与客机风挡在典型速度下的撞击。
撞击结果显示,客机的风挡外层玻璃破碎,通过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无人机的制造材质、飞行姿态、飞行速度、体积重量、以及客机被撞击位置等因素,均会对客机机体结构的撞击损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民航上海审定中心总工程师戴顺安表示,研究结果将作为无人机运行管理规章、设计制造的技术指导和决策依据,“无人机的干涉主要在机场本场区域,在高空飞不上去。我们确定的高度和速度也是国际上通常设定的,主要针对无人机和运输飞机产生干涉或近似碰撞的情况下,会产生什么后果。”航空工业航宇公司试验部副部长、火箭撬试验总指挥龚明生介绍:“此次试验的运行速度是151m/s,相当于民机500米高度碰撞时的速度。”
针对无人机“黑飞”问题愈演愈烈的态势,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启动了运输类飞机与无人机碰撞后果及安全风险研究工作,指派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成立项目组,联合相关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共同开展无人机与运输类飞机结构的撞击试验研究。
此前,国内发生过多起无人机“黑飞”扰航事件,给民航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比如今年4月17日,成都双流机场空域闯入无人机,导致11架飞机备降重庆、昆明机场;18日,又有一架无人机闯入成都双流机场净空区,导致13架飞机备降重庆江北机场,6架备降贵阳机场。
国际:无人机碰撞事件也呈多发态势
国际上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也呈多发态势。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2010年~2016年统计报告显示,欧洲范围内发生的无人机碰撞飞机或险些碰撞事件近1000起,其中有3起已确认为无人机碰撞事件,并造成飞机结构损伤、带来经济损失。美国联邦航空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无人机和飞机的危险接近事件从2014年之后逐年飙升,截至2016年8月已达650起。对此,民航上海审定中心总工程师戴顺安表示:“这次试验我们规划了五次,主要是定性的,后续我们准备做风险分析的工作。”
无人机如果撞上了民航客机,威力到底有多大?重庆机场相关负责人曾在公开报道中表示,如果飞机的时速在300公里/小时,与5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7万牛顿的冲击力;如果飞机的时速在900公里/小时,与10公斤级的无人机相撞将产生125万牛顿的冲击力,比一颗炮弹的威力还大。
如果无人机与飞机相撞或被吸入飞机发动机,其能量不亚于一颗小口径炮弹,甚至会直接洞穿机体,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飞机在起飞和落地阶段是飞行的关键阶段,在这短短10多分钟里,任何的变故都可能导致空难的发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公司首席试飞员孙毅表示,客机最怕的是被无人机撞到发动机或风挡,即驾驶员所在位置上。如果撞到风挡上,可能会伤及驾驶员或风挡受损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对客机安全造成威胁。
根治无人机“三大法宝”
如何杜绝无人机黑飞?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简称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给出了根治无人机的“三大法宝”。首先建设“无人机云”,利用电信部门在全国各地的信号塔,来完成无人机的定位。后方人员可以通过Wi-Fi、4G或5G信号能实时查询并追踪所有无人机。简单而言,民航局在云服务商和无人机个体之间建造一个数据中心,接收所有上云无人机的飞行数据,从而达到知道谁在飞、在哪儿飞、在干什么的效果。无人机云,类似马路上的探头。目前,像大疆等已经接入了民航局的交互系统。
由于一些军事基地、机场等特殊场所,不允许无人机随意乱飞。所以,上云监管之后,还要配备第二招,建设“无人机电子围栏”以及云数据的接口规范。通过电子围栏解决普通飞手误闯误进国家军事目标、核电站、机场等场所问题。更直白的说,今后设定电子围栏后,解决了普通飞手不知道哪儿能去,哪儿不能去的问题。
对于那些明知是禁飞区,还要冒险顶风作案的飞手们,需要祭出第三招,设立“反无人机技术”。公安执法部门将通过这套反制系统,把妄想利用无人机干坏事的飞手直接控制住。此外,像沈阳“低空安全示范基地”,天津无人机“共享机场”等的建立也可以避免黑飞的存在。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