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不应成为我们之间的墙
立场,不应成为我们之间的墙
?文/LM
朋友的孩子要出国。临行前,朋友对我说,你嘱咐他两句吧。
我说:没什么太多要说的,就是要告诉你,出国以后有几件事,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别和他们争论。
朋友的孩子很好奇地问:是什么事?性吗?
我说:不是。那个随便你爱怎么说怎么说,我不管。但我的建议是,除了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关于政治和宗教,你不要去和他们讨论争辩。原因么,是因为在这两件事上你们一旦争论起来,就谁也没办法说服谁,最终一定会闹到不欢而散。
朋友的孩子很自信,说:没事,我脾气很好,不会和他们起争执的。再说,就算大家讨论,我也能心平气和地说服他们。
我笑着摇摇头。年轻人总是对自己估计过高,相信自己什么困难都能解决的了。但实际上,立场这种东西,往往是人际交往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立场不同于误会。误会总是可以澄清的。电视里那些生死缠绵或是无巧不成书的误会,其实在我看来,只要各方人物相互碰个面,开个小会,把话说开了,一切就都会迎刃而解。至不济,两方就算不能因祸得福地因为澄清误会而更进一步,也至少不会反目成仇。
立场也不同于情绪。平时在生活里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其中有些人我们一眼望去就充满好感,有些人则不然,总让我们充满了厌恶。不过不管具体是哪种情绪,它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就算是形成了长久的偏见,其结果也并非是不可改变和调和的。
而立场则不同。立场很多时候代表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基本态度。它就像蒙在眼睛上的玻璃镜片,一切外在的东西要映射进眼帘,首先就要受到立场的影响。
人们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其实谈的就是立场的特殊作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曾经有个朋友,刚刚升任了公司内一个重要部门的主管。他的业务范围,就是专门负责审核其他各个部门的财务支出,并且把觉得不妥当的地方直接报呈公司高层。
他在那家公司做了10多年了,上上下下也有了不少朋友。这次他本来只是应该升任其他部门的副手——但最后阴差阳错,他拣了个大便宜,调动到了这个审核部门,同时又升了一级官。
其他的朋友都为他高兴,他自己也兴高采烈:这次能有这种好机会,多亏了平时自己在公司里从来不得罪人。看来还是老话说的对,“多个朋友多条路”啊。
可没过多久,他就逐渐和以前的朋友起了争执与矛盾。原因,自然是因为公务:他发现了其他部门报过来的账有问题。而那边部门的负责人,恰恰是在他升官途中出了很大力气的一个朋友。
后来他选择了秉公办事。但伴随着上级的嘉奖,在公司里渐渐出现了关于他“翻脸无情”的说法。刚开始听到的时候,他非常苦闷。可渐渐地,他发现自己也不太在乎别人这样说了。那些朋友们的所作所为在他看来就是充满了可让人指责的地方。而且那些人对他的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有些怕他,但又有些巴结他。只是,那种从前朋友般的感觉,却是再也不见了。
后来他因为做的比较出色,又被提拔到了一个更重要的部门。只是这个新部门更注重和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同公司内部的交流却少了许多。到了新部门以后,他发现那些过去的朋友好像又都回来了。
他是在和我的一次闲聊里提到这个的。当时他在感叹,“为什么人一阔了脸就变,为什么自己升了官,别的朋友就会不自觉地对自己另眼相看”。
我说,他们的改变,不是因为你升官,而是因为你的位置和立场发生了变化。以前你只是下面基层的员工,身份地位和他们有距离。可以说,你们的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一种无害的、单纯的欣赏与被欣赏的基础之上的。你们相互之间的立场是一致的。而当你到了审核部门,他们与你的立场就不一样了。这时有人会巴结你,有人会对你敬而远之,有人对你一开口就是谄媚,有人则天生对你就怀有敌意。这些都很正常,因为双方已经有了不同的立场。
本文为LM原创作品,插画丨LM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