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主播出镜遭雷击 恶劣环境的出镜报道该怎么做?
大连市气象局主播刘晓东被雷击画面(题图)
冯楷 丨电视大观察
昨日上午,辽宁省大连市出现强对流天气,雷雨交加,该市气象局主播刘晓东为“中国气象频道”相关节目出镜录制视频。刚说几句话,就意外地遭遇了雷击。其本人和值班摄像的雨伞伞把以及手上都出现了肉眼可分辨的黄色火花状细微电流,两人下意识地把伞扔出,录制也随即中止,现场摄像机记录了当时的惊魂一幕。
这件地市级媒体的“惊险”事件在互联网上很快引发了轰动。相比习以为常的强对流天气,这次雷电渡劫“有视频有真相”,着实具有“短期舆论爆点”的特质。观察君注意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仍是视频传播的第一阵地,其大规模的扩散也很快引来了央视、中国日报、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和腾讯新闻、梨视频等网络媒体的关注,纷纷进行“事件回采”及二次传播。相关视频也陆续被登载在各大视频网站的首页醒目位置。昨晚9:40,“气象主播遭雷劈”话题已蹿升至微博热搜榜第6名。
风险社会的代入意识也带来了网友的关切,网友们纷纷对主播表示同情和关心。还有网友感慨道,这是用生命在做节目。可以说,这个小规模的“媒介事件”已经完全超越了地级市新闻的传播空间。
观察君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刘晓东本人。“手臂很麻”后,刘晓东和摄像师并无大碍,网友的关心也让他们很感动。刘晓东表示,自己和摄像师其实有一些防雷准备,不仅避开了雷电出现频次较多的时段,还选择了周围有避雷针的拍摄场地,但是雷电的不可预测性也让他很无奈。他还说:“这么多年做新闻经历了风风雨雨,被雷劈到还是第一次。好在我们不是被主雷电击到,而是被这个主雷电的感应电击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就会因公殉职了。”
时效为先,现场为重,新闻为王。一般来说,恶劣天气下的媒体受关注度会陡然提升。它不同于突发新闻的空间隔绝性,恶劣天气条件的小空间受众代入感和参与感较强,地方性新媒体的实时互动效应增强就是最好的体现。在这种前提下,传统媒体尽早制定相关选题预案,巧用自身媒介优势,派跑天气线的记者或是相关气象部门专门的出镜记者展现户外实况天气,贴近现场一线,这无可厚非,这份重时效的“新闻精神”也值得点赞。
很多新闻从业者会在面对这种事件时,瞬间燃爆出强大的职业激情,不顾客观环境和自身安危。刘晓东向观察君透露:“媒体工作的职业特点促使我们要在突发新闻发生时前往最危险的地方,跑气象线的编播人员更是如此,越是天气恶劣我们越需要出镜。雷电的防不胜防性就好像战场的枪林弹雨。作为媒体从业者,不能因这个事情的发生以后就拒绝在雷雨天出镜,只能说要更加谨慎一些。”
观察君认为,极端环境条件下,一线采编人员不能忽略安全问题,也不能回避现场新闻资源。出镜记者在短时间内要理性应对周围环境,拥有清晰的思路和敏捷的反应,善于通过所处环境的细节挖掘,有效引导突发天气的外景镜头,精炼、准确、有针对性地传播一手信息。
雨季到来,观察君友情提醒一线记者朋友:强对流天气请带好避雷针。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