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相隔2天重要活动,特殊时刻亮出新意
原标题:中央相隔2天重要活动,特殊时刻亮出新意
撰文| 傅凝
12月8日《新闻联播》接连播发的两条重磅新闻,其实并不是发生在同一天。
中央政治局会议是8日举行,当天晚上在联播头条报道了;党外人士座谈会是6日举行,两天后上的联播二条。
在政知见看来,每年年底,中央围绕经济工作有“老三篇”: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说到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得附带说一下,过去在12月份中央政治局经常会开两次会,月初开的那次,一般会有分析研究来年经济工作的议题。
这三个惯例,往往是在中央全会或党代会之后次第登场。
不过,惯例总有新意。
出席
对政知君来说,看《新闻联播》最重要的是认脸。
以往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求经济工作意见,按惯例到场的是五位常委:总书记,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兼任书记处书记的常委,副总理。
拿去年也是12月6日开的座谈会来说,到场的除了习近平以外,还有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四位常委。
不过今年不一样了。按照新闻报道顺序,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张高丽、王沪宁、韩正出席座谈会。其中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是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和李克强的职务没有变化,王沪宁接替刘云山担任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
俞正声和张高丽虽然不再担任常委职务,不过前者仍是全国政协主席,后者仍是国务院副总理。
韩正几天前首次以政治局常委身份单独亮相,这次又与其他常委同事参加党外人士座谈会。这也是他进入中央工作以来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
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五年前的12月,十八大之后的第一次党外人士座谈会,出席的正国级领导人也颇多。根据当时的报道,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悉数出席,卸任常委、但仍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通报经济工作有关情况。
换届
就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举行前后,多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陆续迎来“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换届。
12月6日向中共中央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党外人士分别是:
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
民盟中央主席张宝文
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
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
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
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
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
无党派人士代表林毅夫
10人中,陈竺和万钢分别连任农工民主党和致公党中央主席,蔡达峰和高云龙则是“新面孔”。12月6日当天,57岁的蔡达峰接替严隽琪,当选新一届民进中央主席;10天前, 59岁的高云龙接替王钦敏,当选新一届全国工商联主席。
就在座谈会举行次日,韩启德卸任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一职,接替他的是61岁的武维华。
正因为是换届的重要时刻,习近平在座谈会上还结合建言献策专门提了要求。一方面,他对党外人士一年来提出80余件意见和建议表示赞赏;另一方面,希望各民主党派以换届为契机,深化政治交接,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水平。同时,还希望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做好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作。
政知见还记得,早在今年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会见党外人士就对换届提出要求,如今再次提出希望,可谓遥相呼应。
关切
无论是两天前的座谈会,还是8日当天的政治局会议,经济都是关键词。
如果说十九大是给未来经济等方面定方向、定盘子,那么之后的一连串动作,都是将战略落到实处,把大方案细化。
例如,党外人士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相当多的意见和建议,包括: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加快税收体制改革、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重视住房管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等。
不论是座谈会,还是之后的政治局会议,对未来经济工作也有了很明确的方向。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层面是要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另一个层面是要抓好“高质量发展”。
从细化的角度看,涉及的方面包括防范风险、脱贫、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战略,等等。换句话说,两天前党外人士提出的关切,在政治局会议的新闻稿里多有体现。
关键词
对了,还有12月8日被媒体拎出来当标题的“住房改革”。
当天的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
住房+制度+改革,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是近年来少有的。
政知见盘点了一下,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至少有13次研究经济工作,其中有9次提到房地产。
五年间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12年、2013年,主要提的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住房保障”、“平稳健康发展”。
2014年两次研究经济问题,都没点到房地产。按照咱们“问题导向”的思路,没有特地提,说明从中央全盘来看,房地产市场的状况还比较理想。
从2015年起至今,就明确提出要建立“长效机制”。不同的是,2015年到今年7月份,中央提的“长效机制”大多针对的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在这条路上,有过两个阶段:
前一阶段是“化解库存”,2015年4月提出要“盘活存量资产”,8个月后说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再过4个月又提“有序消化房地产库存”。
好了,到2016年10月,不再说去库存了,这次会议连房地产都没提到。一年前的政治局会议,开始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这个基调一直延续到十九大召开前。
直到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这次在此基础上,点名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按照政知君理解,这里说的长效机制,与几年前有所不同。十八大提的是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重点是“市场”+“政府”;十九大提的由两个重点升格为“多”重点——不仅是多主体供给,还有多渠道保障。
这时候提出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更新的改革。
说到住房制度改革,不由得让人想起1998年的大动作。
相隔20年的两次住房制度改革,都是影响几代人的大事。
1998年那次改革,政知君家里花了两万块钱,在南方小县城里有了一套三居室;20年后的今天,新的住房体制改革,相信有不少朋友能住上公租房、共有产权房。同样的名词,不同的内涵,但是指向却是一样的——让老百姓有个家。
下一篇:珠江沿岸变成一幅“画”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