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昔日“军国少年”:错误的国策让我们家破人亡
原标题:他们,也是受害者--《“军国少年”往事》采访手记
央视记者孙宝印:十八年前,我在东京做记者时,正赶上日本国会在战后第一次设立“宪法调查会”,讨论修改宪法的问题。仅仅是一个“宪法调查会”的成立,就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
那次让我真切感到了日本现行宪法的确因为“第九条”而成为一种特殊存在:在全球,它是唯一一个宣布“不拥有陆海空军”和“永远放弃战争”的宪法;在日本,它被认为是保证了日本战后和平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从而日本得以“高速增长”乃至“世界第二”。当时我采访了东京大学法学部的学部长佐佐木毅(后来他做了东京大学校长),采访之余他提到要在日本修改宪法,第一很难,第二遥远,因为门槛儿太高了。其中一大门槛就是在国会众参两院当中,同意修改宪法的议员总数要达到三分之二以上,战后几十年间修宪最积极的日本自民党在政权最稳定的时候也没有达到这一步。
一年前,日本国会战后第一次在众参两院当中希望修宪的议员总数同时超过三分之二,一大门槛就这样迈过去了。当然,并不是所有议员的修宪目标都指向“第九条”,在日本也有很多人认为宪法不应当成为“不磨之大典”。但修宪本身的确具有非常强烈的标志性,也的确有很多人矛头直指“第九条”。过去一旦遇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有动作,我们发言人有一句常言:“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其实在历史问题上打定主意做手脚的人是不在乎伤害别国人民感情的,所以“伤害感情说”,既形成不了压力,也打动不了人心。然而,你听了几位“军国少年”的往事,会发现其实日本政府的一些做法首先是让他们的国民先受伤害。因为几位老者用他们的一生证明,正是因为错误的国策,让他们家破人亡,人生颠沛。
不过,老人们面临了一个尴尬现实,那就是他们的声音音量不大,听众不多。中国有句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庸俗地把这句俗话翻译成字儿话:老人们的个人史也是一个侧面的国家史,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是有损失的。(央视记者孙宝印)
上一篇:你没有PS的样子,真好看!
下一篇:风雪街头 老人住进塑料袋里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