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知识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个不断肯定与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断突破知识的边界,让自己多了解一点这个世界。这是辩证法的原义。
撰文| 陶力行
我记得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任课老师每学期都会让我们准备两本练习册,一本学校统一订购的《同步》,一本要求自行购买的《精编》。开学的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把这些练习本最后几页“标准答案”给撕下来,然后上缴,以防同学直接抄袭。
像我这种心术不正的同学都会去书店里面再买一套一模一样的练习册,也就一百来块钱,等不想做作业的时候,直接抄一堆了事。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几门课,反正我是不要上的,所以我的作业肯定是抄。作文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也会额外多买几本作文参考书,不想写的时候,我就这里抄一段,那边补一段。英语最好,因为最省事,把ABCDA写成DDACB,看起来一样。
▲抄作业是不少人少年时期做过的事
老师质疑我,我照抄不误,反正老师上课的讲解过程跟答案也没两样,换一种方式把标准答案和盘托出。
这个流程和模式就跟今天我们所谓的“知识付费”差不多:一类人制造出一堆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另一类人花一堆钱准备好一套标准答案,接着再来一类人,按着第一类人给定的问题向第二类人出售标准答案。 只不过,今天的第一类人和第三类人是同一类人,比如罗振宇们,他们制造了一个商业上的闭环,第二波人就像今天的用户,他们跳入了这个闭环。
我不是“知识付费”的用户,但我曾是买标准答案抄作业的一员。我跟今天这些用户有一点不一样。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回想,我都不觉羞耻,因为除了按时交作业,把课后时间从老师那里夺回来以外,我不曾指望任何东西,更甭提什么把成绩提高这档子事。但今天那些付费购买“知识”的人,揣着标准答案却指望人生发迹,还大骂兜售标准答案的人是骗子。
怎么讲?太贪心。
他们就和我那些同学一样,抄完作业后不甘心,还一个儿劲地去问老师,每星期还装模作样去上五六门家教,美其名曰“补习”。那些家教老师反正一次性带七八个学生,每次两小时,第一小时安排他们做题目,第二小时给他们讲解。做的题目跟学校里的作业一样,但是学生们上完家教之后很满足,这帮家教老师数钱也数得很开心。
▲罗振宇的知识付费节目——《罗辑思维》
我不信知识付费,我跟那篇《罗振宇的骗局》作者观点一样,觉得大多数知识付费都是垃圾,但我不当他们是骗子,他们只是用标准答案拿去赚钱的人。事实上,他们恐怕自己也不知道知识和标准答案的区别。但是没关系,这不妨碍他们成功,因为用户要的只是标准答案。
用户愿意买单,那是罗振宇们的本事。罗振宇们只是利用自己的技能不断去扩展他们的商业版图,不断地迎合用户的需求,用巧妙的方式把他们所知道的包装成标准答案送到这些用户面前。 我用更中性一点的说法是,前者的扯谈与后者的贪心恰好适配。
问题是,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们是如何慢慢变得相信这是一个由标准答案构筑的世界?我们到底是怎么会让这些标准答案最终成为自己认知以及行动障碍的?
在我们的认识里,知识与信息一直都混淆。很多人会把书上给的那些既定东西当作知识。但知识不是信息,并不是靠看几个视频,当然也不是看几本书就能获取的——事实上,哪怕读了一堆书,脑子糊涂的也大有人在。那是因为把获取的信息当作标准答案塞入脑子,最后变成了一个书呆子。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知识与信息一直都被混淆
美国课堂里有两种类型的课,一种是lecture,讲座课,一种是seminar,讨论课。讲座课由老师主讲,讨论课以老师主导对话为主,很多情况下,两者混杂。老师先提一个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接着学生提问与质疑,甚至证反,几番讨论之后,老师总结,引出新观点。
每一次引出的新观点都是对旧观点的反驳,每一次的新新观点又是旧观点的升级版以挑战新观点。一个学期下来,只有观点与论证,没有标准答案,谁说的最有理,谁获得的课堂认同就最多。一学期下来,一门课,大概经历五六篇大小不一的写作,最终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写作。
知识的获取,需要经历从追问到回答这一个连续过程,提问、回答、反问、回应、再提问、再回答、再反问、再回应。
但是,突破边界有风险,也需要承担代价,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和能力去实践的。
希腊哲人苏格拉底最后死于法庭审判,他所受罪名为两条,第一条是亵神,否定神的存在,第二条是败坏青年。可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也没败坏青年,他只是不信雅典诗人、智术师所撰写的教科书。
苏格拉底以为,神是智慧的,如果信神,那就应该信神本身,去追求智慧,而非信那些诗人所勾勒出来的种种。至于说他毒害青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他从来不告诉青年“什么是什么”,只是像助产士一样,引导青年不断地去检验自己所以为的那样,直到最后发现真知。
▲苏格拉底最后被宣判死刑,他在监狱里服毒而亡
苏格拉底为自己申辩道:“我们的城邦就像一匹高贵伟大的战马,因为身躯庞大而行动有些迟缓,要经常刺激一下他才有活力。我就是上天赐予我们城邦的牛虻。”当然,苏格拉底最后依旧被判死刑。因为质疑就是动摇,动摇就是煽动,雅典官员不高兴。
如果苏格拉底承认自己的错误,认同雅典的标准答案,他就不用死,可他拒绝。你可以觉得他咎由自取,但我以为他是坚持知识本位。不过我不想把拔高他,因为这只不过是他个人选择,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追随。但我想强调的是,追求知识是贵族干的事,穷人才指望标准答案,因为穷人才想走一夜暴富的捷径。
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已经吃到了太多标准答案的“好处” 。只要能填上标准答案,分数提高不说,在各种加分环节都能获得优势,顺利突破中高考。可是,走出校园就没有标准答案。
在别人患得患失去追浪潮的时候,你是否耐得住性子去思考?别人担心通货膨胀导致银行账户缩水的时候,你是否会在书桌前安安静静摆上一本书?别人在把重金压在风口上指望巨额回报时,你是否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生意,绞尽脑汁地改善产品?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难怪你去付费买标准答案。
上一篇:《天才枪手》影评:人们的崩散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