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特色种植富了村民美了村庄

发布时间:2017-12-13 10:38:14 来源:海东时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达拉乡地处湟水谷北侧山地,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由于农作物广种薄收,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小、产量低,乡里的农业效益越来越差。农民开始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大部分土地粗放经营或抛荒。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更多的土地将被闲置,而留在农村的人则越来越

  达拉乡地处湟水谷北侧山地,气候干旱、土地贫瘠。由于农作物广种薄收,特色优势作物面积小、产量低,乡里的农业效益越来越差。农民开始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大部分土地粗放经营或抛荒。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更多的土地将被闲置,而留在农村的人则越来越穷。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恶性发展趋势,激发土地的生产潜力?达拉乡决定根据当地地理条件调整农业结构,将废置耕地建设万亩饲草基地,浅山耕地发展千亩全膜马铃薯种植,形成产量较高的种植规模,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近日记者来到了饲草大户的家里,了解他们的种植情况。“我们都是机械化种植,平时雇6个人打理燕麦地,农忙时雇30多个劳动力,都是当地村民,一天80块钱,顺便也提高了他们的收入。”马春宝说,他于2014年承包了3600亩耕地种植饲草。去年他种的饲草打了290吨燕麦,收割了60吨草料,净收入有数十万元。同乡贺生祥的饲草种植则刚刚起步,他表示自己原本没有胆量搞饲草产业,但是看到饲草种植户们每年的收入都不错,他决定开始试试。2016年贺生祥在脑山地区承包了650亩地,除去自己前期投入和人工费用,挣了8万多元。“饲草一亩地产330斤燕麦、1500多斤草料,总共可以卖一千多元,去年效益不错,今年我在长沟村又承包了600多亩,想扩大种植规模。”

  “饲草种植大户们普遍都有这个心理,刚开始谁都不敢种,后来了解到种子、化肥还有农具等都有政府补贴,大家心里有了底。”达拉乡乡长张金泽介绍到,他表示乡里实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后,那些无力或无心经营土地的农民自主、自由地转出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盘活了存量资源,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创收起到了大作用。几年来,饲草种植效益一直不错,种植户们都想继续扩大规模。

  浅山地区的马铃薯是乡里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为了提高它的产量,乡里采取了全膜覆盖技术,此技术通过膜面积雨、地膜保温、覆盖抑蒸的方式,达到提高出苗率、生育期提前、生长旺盛、产量提高的效果,是一项效益非常显著的旱作农业新技术。2016年达拉乡争取8000亩秋覆膜,完成了千亩双垄全膜任务。宁过、春洒、烂泥滩三村的全膜马铃薯种植已见成效。春洒村村长祁正林表示,近几年人们种地膜洋芋有了经验,尝到了甜头,不再像以前一样铺了也不管,家家都用心种,现在村里的1500多亩地都种地膜洋芋,已经形成了产业。

  “地膜洋芋6月份就能上市,一亩地8000斤以上的产量,去年一斤土豆6毛钱,我两亩地的洋芋就卖了9000元。我们这里的洋芋因为上市早,再加上交通便利,洋芋价格比其他地方高,从来没有卖不出去的情况。”祁正林说到,“现在村里的人只种洋芋,经济效益好,种洋芋铺膜3-5天,种植3-5天,平时只要浇好水就行了,我们还能出去打工,一年下来收入不错,近几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

  达拉乡种植基地不仅加速农业结构的调整,实实在在帮助农民增收脱贫。同时也为农村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4月份8000亩的全膜土豆,远远望去似一条条银带飘落在田地之间。夏季的万亩饲草绿意盎然,随风摇曳,勾勒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山村景象。达拉乡生态可持续发展改变了农村的衰败现状,美丽了贫瘠的黄土地。(责任发布:扈莲)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