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上映20年,《泰坦尼克号》让观众对美变得敏感

发布时间:2017-11-01 21:50:26 来源:ifeng.com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从镜头画面之美,到故事之动人,再到内涵之深沉,它们与中国观众的内心是不违和的,或者说,它们启动并激活了观众内心深处某处并不活跃的领域,使得观众变得敏感,更容易被美所触动。文丨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1997年11月1日,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

  从镜头画面之美,到故事之动人,再到内涵之深沉,它们与中国观众的内心是不违和的,或者说,它们启动并激活了观众内心深处某处并不活跃的领域,使得观众变得敏感,更容易被美所触动。

文丨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1997年11月1日,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泰坦尼克号》在日本东京首映,掀开了这部电影席卷全球的序幕,超过18亿美元的票房,使它在2009年《阿凡达》公映之前的十二年里,一直是全球票房排行榜冠军。

  1998年4月,《泰坦尼克号》旋风来到中国,在每升汽油只有2.3元的年份,它创造了3.6亿人民币的票房数字,占到当年全年电影总票房的五分之一。从来没有哪部国外电影,可以像它一样,让当时的中国观众为之着迷。当时的媒体,并不热衷于报道电影以及各种娱乐事件,但对《泰坦尼克号》却不吝啬版面。这部电影,不但刷新了当时观众对于国外大片的认知,也对当时的电影审美、情感价值观体系,带来的不小的冲击。

  人们那时候为什么如此喜爱《泰坦尼克号》?这个问题适用于每个曾公映这部电影的国家观众。如果拿它问当时的中国观众,他们会给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理由:莱昂纳多和凯特是帅哥美女,杰克给露丝在船上画了裸体画,他俩大海中永别那一幕催人泪下,席琳?迪翁演唱主题曲《我心永恒》很好听……

  但一部电影能够如此深入人心,不能只归于作品创作的好。《泰坦尼克号》来中国的载体,绝不仅仅是搭载着胶片而来。当时的中国,正在加快加入WTO的脚步,一切都在紧锣密鼓进行中,而开放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市场,则是当年的谈判重点内容之一。《泰坦尼克号》的引进,被视为将要敞开电影引进大门的标志性事件。随后也证明,好莱坞电影的蜂拥而至,确实也是在《泰坦尼克号》之后才开始的。

  伴随《泰坦尼克号》一起闯进来的,还有电影所裹挟的一股清新之风。当时的互联网在中国还属于极少数人知道的新生事物,观众极少有渠道看到优秀的国外电影。《泰坦尼克号》不仅刷新了引进速度——在美国本土公映四个月后即进入中国,还意味着它所承载的情爱观、生命观等纯粹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将史无前例第一次覆盖如此庞大的观影群体。谁都知道这对持续多年的东西方意识形态对抗意味着什么。

  当年《泰坦尼克号》在国内畅通无阻,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完全接受了它。2008年奥运会时,曾一度传出席琳?迪翁受邀到开幕式演唱的消息,但最终和刘欢一起登上开幕式的,是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同时,已经定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开唱的席琳?迪翁演唱会,也以退票结局而告终。一直到2013年,席琳?迪翁登陆央视春晚,演唱了《茉莉花》,才满足了中国观众想要继续消费《泰坦尼克号》的愿望。

  观众不会想那么多,《泰坦尼克号》中国公映已经成为1998年最值得记住的流行文化事件之一。无数没有在大银幕上观赏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或者已经看过想要重温的观众,在20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纪念3D版《泰坦尼克号》重新上画的时候,又一次释放了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特殊感情,谁都没想到这部“换汤不换药”的旧电影,在中国拿走了近10亿人民币票房,中国观众比美国观众更愿意为它心甘情愿地打开钱包。

  后来的引进片,只有《阿凡达》的成功能与《泰塔尼克号》媲美。寻找这两部电影在中国走红的原因,可以发现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有着新奇的标志,它们都裹挟着一种力量(无论是情感的力量还是科技的力量),它们都能够帮助观众打开向外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最重要的一点是,从镜头画面之美,到故事之动人,再到内涵之深沉,它们与中国观众的内心是不违和的,或者说,它们启动并激活了观众内心深处某处并不活跃的领域,使得观众变得敏感,更容易被美所触动。

  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人性的魅力。这种魅力是观众与创作者们一起创造的。所以,不管多少年过去,《泰坦尼克号》仍然会像电影里名为“海洋之心”的钻石一样,魅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消失而褪色。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