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高校竞相改名背后是办学者的虚荣

发布时间:2017-11-02 07:50:09 来源:ifeng.com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与其在追逐更名的道路上狂奔,不如沉下心来,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上苦练内功,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9月28日以来,广东、山东、上海、安徽、河北、四川、广西以及云南8个省份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改名和转设的26所高校名

  与其在追逐更名的道路上狂奔,不如沉下心来,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上苦练内功,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9月28日以来,广东、山东、上海、安徽、河北、四川、广西以及云南8个省份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改名和转设的26所高校名单。海南、江苏、江西、重庆、湖北5省份也不甘落后,相继发布了今年设置高等学校的有关公示,共涉及12所高校。据澎湃统计,已有13个省份的38所高校加入高校“改名”大潮。

  高校的改名“情结”可谓由来已久。据调查显示,“全国两千多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近一半改过名字”。如果说过去特定阶段,高校密集改名尚可以理解为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眼下的扎堆改名,就显然是另一回事了。在当前语境下,一些不知所谓的高校改名之风,正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已然超越了教育的本义,而附着了太多的利益算计。

  高校为什么如此着迷于改名?归纳而言,无非是为了得到更高的行政级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招收更好的生源、制造更亮眼的“业绩”。而为了成功升格、改名,各个高校采取的操作路数也大致相同,比如说新设学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延揽高学历师资等等……

  然而,这种为了迎合相关改名规定而对学校进行的突击性、跨越式“改造”,不少都是形式大于内容,表面上漂亮,但骨子里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准的提高。在很多时候,校名的变更,仅仅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不排除一些新开的专业是滥竽充数,一些软硬件的升级徒有其名。

  “大学”真的就比“学院”好吗?说到底,高校的发展和演进自有其内在规律,这需要学科的积淀、需要优势的累加,更需要一点时间和耐心。一些高校尽管可以拼凑软硬件,却终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的跃升。在这一背景下,高校的改名,似乎更像是一种极具迷惑性的形象包装,它掩盖了一所学校真实的实力与内涵,而给人以深深的错觉。

  高校改名大潮一波接一波,这的确与相关制度设计不合理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或许还在于办学者自身的价值偏差。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总觉得“学院”比不得“大学”光鲜亮丽,总是对构建大而全的综合大学心心念念。在这一大局观的指引下,所想的也不是将自身的优势学科做精做强,甚至不惜切断特色化的办学传统。这种功利、短视的做法,从长远看来势必会得不偿失。

  当眼花缭乱的校名越发脱离于高校的教学实际,那么“改名”所带来的额外红利也终将消弭。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

  办学从来不易,声名还请珍惜。与其在追逐更名的道路上狂奔,不如沉下心来,在办学特色、教育质量上苦练内功,高等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