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奇瑞缺少利润奶牛 迫切希望引入资本推动上市

发布时间:2017-10-23 07:45:31 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奇瑞“迫切”引入资本推动上市 官方澄清整体出售传闻,仍吸引五粮液、宝能等金主) 此前传闻将入主观致的五粮液集团将对凯翼汽车进行投资,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图/视觉中国
(原标题:奇瑞“迫切”引入资本推动上市 官方澄清整体出售传闻,仍吸引五粮液、宝能等金主)

 此前传闻将入主观致的五粮液集团将对凯翼汽车进行投资,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图/视觉中国 此前传闻将入主观致的五粮液集团将对凯翼汽车进行投资,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图/视觉中国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奇瑞品牌汽车销量为33905辆,同比下跌31.78%。与成绩同时出现的是一则“奇瑞将整体出售”的传言,尽管奇瑞官方第一时间出面否认了这一消息,但却暴露了该公司迫切寻求资本合作的意愿。

多层面引入资本

近日,业内有传言称,奇瑞有意整体打包出售,随后奇瑞官方立刻澄清称,“消息不属实,奇瑞完全没有‘整体打包出售’的计划,多年来一直有运作资本层面的合作,但还没有确定的消息。”虽然奇瑞否认了整体打包出售的传言,但却承认了近年来一直在运作资本层面的合作。

目前,奇瑞控股有限公司旗下除奇瑞汽车外,还拥有凯翼、观致以及奇瑞捷豹路虎。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奇瑞控股净利润为2.06亿元,而从奇瑞捷豹路虎中获得的利润就达到14.03亿元,正是由于观致和凯翼的亏损、奇瑞的盈利能力不强,令奇瑞控股整体收益欠佳。

作为奇瑞控股的董事长,尹同跃正积极寻求资本层面的多样化合作。今年6月,观致汽车的母公司之一Kenon?Holdings发布公告称,计划将所持观致汽车51%的股权出售给一家中国公司,交易价格为65亿元。虽然这项交易至今未能成行,但是尹同跃并未放弃引入资本为长期巨额亏损的观致继续输血。

据媒体报道称,宝能系的公司将成为观致的新股东。而此前传闻将入主观致的五粮液集团将对凯翼汽车进行投资,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此外,奇瑞或奇瑞控股也将吸引战略投资者,最终实现整体上市的目的。

缺少利润“奶牛”

从1997年成立至今,奇瑞造车的历史已有20年,曾经是国内自主品牌的领头羊,连续9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如今却被长城、长安、吉利、比亚迪等自主车企反超——2016年,奇瑞销量为46.79万辆,而当年冠军长城销量达到107.45万辆。

奇瑞体系中各个子板块,除奇瑞捷豹路虎发展快速,能够创造较高利润外,其他品牌都存在诸多问题。

众所周知,观致是长期存在巨额亏损,据观致股东披露的财报显示,2013年至2016年,观致累计亏损近82亿元,而从成立至今,股东已经为其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凯翼2016年销量为4.3万辆,而车企的销量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凯翼的成绩显然不足以盈利。

至于奇瑞,自提出战略转型以来,在研发方面投入巨额资金,打造正向研发体系,规划并搭建T1X、M1X、A3X与M3X四大产品平台,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产品,并大举布局海外市场。与此同时,奇瑞错失了SUV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导致缺少利润“奶牛”。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销量数据显示,9月份奇瑞瑞虎7销量为4805辆,在SUV销量排行榜中排名第62位。

人事调整频繁

除缺少明星产品外,业内人士认为,人事动荡也是导致奇瑞整体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今年9月原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亚权加盟奇瑞,任奇瑞汽车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媒体报道称,近日贾亚权对奇瑞营销公司的人事架构进行了大幅调整。据悉,此次调整范围包括市场与产品部、品牌传播部、销售部、大客户部、网络发展部、售后服务部、客户关系部、计划与运营部八大部门,涉及20余名高管。


奇瑞负责产品销售的一把手更是频繁换人,孙勇、金弋波、李峰、马德骥、郑兆瑞、黄华琼、高新华、何晓庆……从2000年奇瑞汽车正式进入车市开始,17年间已经有8位高管先后执掌销售帅印。

而今年4月,陈安宁接替尹同跃成为奇瑞总经理,曾经对公司内部高管进行大规模的轮换,包括原分管国内销售的副总经理高新华将分管产品开发;原分管国际销售的副总经理何晓庆将分管国内销售;原分管产品开发的副总经理潘燕龙将分管国际销售等。

业内人士表示,每次高层换人之后,都面临着公司内部组织架构、经营思路、用人策略的调整,这无疑降低了企业运营效率。

但奇瑞方面却认为调整是对营销体系的梳理和改造。

杨倩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亚菲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