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何惠彪: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让百姓共享普惠红利

发布时间:2017-10-20 12:37:3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作为一个集影响力、创新型、前瞻性于一体的国内大型高端交流平台,本届峰会不仅汇集了来自协会监管机构、金融科技杰出企业家、互联网金融杰出代表、政界领袖、经济界翘楚、行业资深专家及业界精英共计百余位重要嘉宾莅临参会

2017年9月21日,第六届中国金融科技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以“共谋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路径”为使命愿景,以“科技创新践行普惠金融”发展为主题,共设立了“科技践行普惠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风控”、“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以及“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四大热点主题,作为本届峰会高端对话的核心议题;以期通过智慧思想的碰撞,展开深度的行业尖峰对话,继而共同把脉和探寻金融科技践行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新路径和新未来。

 

 

作为一个集影响力、创新型、前瞻性于一体的国内大型高端交流平台,本届峰会不仅汇集了来自协会监管机构、金融科技杰出企业家、互联网金融杰出代表、政界领袖、经济界翘楚、行业资深专家及业界精英共计百余位重要嘉宾莅临参会;同时,峰会还获得了包括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和讯、金融界等数十家国内知名媒体机构的广泛关注,并现场进行了实时直播报道。与此同时,本届峰会颁奖盛典对在金融科技及普惠金融创新发展领域当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金融科技新贵、互联网金融杰出企业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而春天金融凭借其在互联网金融服务领域中的市场主导地位和行业发展优势,斩获了本届中国金融科技峰会年度最具成长企业奖。对此,春天金融董事长何惠彪先生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杰出企业家代表之一,应邀出席了本届峰会,并在峰会召开期间接受了新华网特邀独家专访。

专访中,春天金融董事长何惠彪先生,首先谈了自己对本届峰会所倡导的“科技创新践行普惠金融”这一核心主题的深刻理解和看法。同时,还全面剖析了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业态背景下,产融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详细阐述了“互联网普惠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物,在产业结构调整、普惠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和深远意义。此外,在专访中何惠彪先生还分享了自己在银行体系中长达30余年的金融管理履职经历,并以真诚、开放、豁达的人生胸怀,分享了自己走出体制后的创业心路历程和做企业的人生感悟。

 

 

新华网 现场专访选录:

新华网记者:何总您好,这次我们论坛上的主题是“科技创新践行普惠金融”,您怎么去理解这一话题?

春天金融董事长何惠彪:首先科技创新本身就是生产力的主要代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科技引入了互联网概念,而互联网本质是为大众所服务的,两者的融合就如同金融插上了翅膀,实现了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属性,让所有老百姓都能参与并享受到普惠金融的服务。

同时,就目前的互联网普惠金融所处发展阶段,还不能完全实现服务所有人,或者说所有人被服务,而科技和互联网的引入,提供给了老百姓一个能够共享金融服务的“平台”,并分享到国内金融创新发展的机遇和红利。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为老百姓提供了所需的平台服务,通过我们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资源,共享资源,也为我们共同走向一条富庶之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新华网记者:金融经济的发展,现在谈的最多的就是互联网普惠金融,您之前供职于工商银行,后来您又从体制内出来,自已去创业,到现在也有几年的时间了,您觉得现在的互联网普惠金融会给我们生活和大众的服务带来哪些变化和促进作用?

春天金融董事长何惠彪: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一方面是把投融资交易双方拉近了,让老百姓能有机会参于其中,资金的“供需”也就缩短了距离,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空间、人力成本,这也是传统金融业所不能企及和做不到的地方。而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提供了老百姓可直接参与到金融活动中的渠道,同时,也能为参与者带来很好的收益,省去的中间环节,让所有的金融交易、金融服务,更加的透明,直观和低成本。

而另一方面,则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互联网金融要比银行,其它金融服务所获得的收益更可观,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金融风险的存在,这也是投资者所需要注意的。不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也让我们对互联网金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认识金融的风险,认识金融的服务。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