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防水标准背后的思考——写在《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实施两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5-02-14 10:08:36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陈欣 阅读量:25
作者: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刚性防水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新全 前言:被 “合规” 掩盖下的行业隐忧 2024 年,陕西某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地下防水设计合规性

  作者: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刚性防水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新全

  前言:被 “合规” 掩盖下的行业隐忧

  2024 年,陕西某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地下防水设计合规性审查过程中,出现了令人深思的状况。

  工程师们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单层设防,成功缔造了二十七年零渗漏的出色成绩,然而却被主管部门以 “未依照标准使用卷材或有机防水涂料” 为由予以否定。项目组长紧握着检测报告,情绪激动:“我们的材料抗渗性能远超国标,可还是难以抗衡文件上的公章效力。” 这并非个例。当 “合规” 被不当利用,中国防水行业正面临着一场以技术为幌子的复杂困境。

一、“技术合规” 背后的深层疑问:规则制定的考量

  1997 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厦地下基础防水项目中,单独运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达成了长期良好的防水效果,至今已有 27 年。当社会团体和企业带着这些成功案例进行申诉时,住建部给出的回应是需按照 “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 论证,强调 “标准考虑的是行业整体情况”。有匿名专家对此表示质疑,认为所谓的 “整体情况” 或许另有隐情。

二、防水标准制定与推进中的争议环节

 (一)第三方审查的波折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以下简称防水标准)在编制期间被指存在垄断嫌疑,按规定启动独立第三方评估审查。但在正式审查前的摸底投票环节,9 名专家中有 6 名投出反对票,依照会议规则应重新拟定方案再审查。可最终却撤换并指派人员重新组建专家委员会,据说住建部重要领导还与审查专家共进午餐。随后,防水标准顺利通过审查。

(二)标准发布的争议

  2022 年 9 月 29 日国家反垄断局回函建议重新进行第三方评估审查并落实主体责任,即便在 10 月 12 日再次征求审查专家意见时仍遭整体反对,住建部还是于 2024 年 10 月 24 日在官网批准、发布并实施了防水标准。这一急切发布的行为引发诸多猜测。

(三)标准修订的迟缓

  2023 年 9 月 28 日多家防水企业举报防水标准涉嫌违反反垄断法律法规,10 月 17 日住建部发函准备启动修订,相关人员也参加了 2024 年 2 月 6 日住建部主持的修订例会并提交建议。但至今,标准修订的启动时间和完成时间依旧悬而未决,这不禁让人对拖延的原因产生诸多联想。

三、防水标准对社会和行业的影响

 (一)经济成本的增加

  深圳市防水协会研究人员对近两年评审的 622 个项目进行测算,发现防水标准的实施使每年防水造价增加约 61%。按照 2021 年行业规模推算,每年给消费者带来约 1200 亿元不合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二)工程质量导向的偏差

  防水标准在工程防水预防与阻止工程结构缺陷渗漏的性能要求方面存在缺失(详见第 6.0.2 条第 5 款),致使防水行业陷入只注重设防形式,却忽视设防实际效果的发展误区。这种过度强调形式、指定防水做法和材料,却不关注防水最终成效的标准,不仅加重消费者负担,也引发对其合理性的广泛质疑。

结语:回归技术本质,重塑行业生态

  在山西某乡村小学,水泥基材料默默修复着漏雨的裂缝。老校长抚摸着干燥的墙面感慨:“上面说我们的防水不合规,但孩子们终于不用在雨中上课了。”

  这场关于防水标准的讨论,本质上是技术合理性与行业规范科学性之间的探讨。当“合规”被错误运用,“标准”成为阻碍行业多元发展的因素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合理的建设成本与优质的居住环境,更是对行业科学发展和公平竞争的信心。

  或许,真正推动防水行业进步,需要从重新审视行业规则、回归技术初心开始。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