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在批评赞美中寻成长动能

发布时间:2024-05-28 09:22:49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国军 阅读量: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也无意义,看似镜子是只是生活中普通一物,实则是大有内涵。以批评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认知自己,倘若镜子不能把自己看清,"正衣冠”将为毫无意义。

  生活在纷繁复杂大千世界的每一个人,有人欣赏、也有人批评。批评与赞美有如同两味药汤,一味苦口、一味纯甜。

  人该尽知苦口是良药,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苦口良药,不喜欢批评,更喜欢听好话、听赞美。批评和赞美时刻影响着每个人成长的轨迹。如何看待和处理批评和赞美,成为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话题。

  在我看来,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理性对待批评,审慎接受赞美,以此寻找自我成长的动能,以便于将来漫漫人生路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批评,往往能揭示每个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促使人正视问题、改正错误,从而实现自我完善。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面对批评时,应以良好的心态去接纳,以谦虚的态度去反思。批评不是批判、不是打击报复,更不是恶意攻击,而是成长的一剂苦口良药。正如一位名人所言:“批评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出每个人身上的瑕疵。”只有正视这些瑕疵,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也无意义,看似镜子是只是生活中普通一物,实则是大有内涵。以批评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认知自己,倘若镜子不能把自己看清,"正衣冠”将成为毫无意义。

  人亦如此,要想得到贊美,就必须接受批评。诚然贊美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剂良方,适当的赞美能给人以振奋和力量,能在遇到困难时充满信心和希望。

  可是如果一心只愿听好话、听贊美,好的善意的批评和建议就丁点不愿听,那就走偏了人生之道。

  一个人不能接受"苦口良药"的批评,那他就不能享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美;不能接受"宝剑锋从磨砺出”的打磨锻造,就更不能得到"幸福属于奋斗者的光辉"贊誉。

  回首几千年来的历史进程,殷商末世的颠覆,西周的崛起,强大的殷商纣王为何败于弱小的西周文王,只因纣王无道不能接受比干、商容等众多大臣的批评建议,最终自毁江山。

  西楚霸王项羽,盖世英雄却败于刘邦之手,那是他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苦口婆心规劝,痛失鸿门宴良机,最终含恨发出"无脸见江东父老"的悔恨之言。

  刘邦乃一乡之亭长,一介草民,为何成就四百年大汉伟业,只因他听从了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妙计,才能巧逃鸿门宴陷阱,封韩信调大军决战垓下,从而彻底击败项羽,成就大汉基业。

  历史上这样的典故不甠枚举。批评是四月阳光,照耀万物,春暖花开;批评是一杯香茗,沁人心脾,口齿留香;批评是汩汩溪流,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批评是大海黑夜里的灯塔,循循善诱,指引前行的方向。

  批评可以正衣冠,可以让赞美更有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也要警惕过度批评的副作用。过度的批评可能会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潭,甚至一蹶不振。

  生活中需要学会区分有益的批评和无益的指责。有益的批评对人是有帮助的;而无益的指责则往往带有不公正和另有意途,那样就会使人感到沮丧和失落。因此,与批评相对应的是赞美。赞美能激发我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当我们取得成就时,赞美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和鼓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赞美是给我们信心和勇气的源泉。

  在成长的道路上,赞美同样需要审慎对待。过度的赞美可能会让我们变得骄傲自满,失去前进的动力。需要学会在批评与赞美之间找到平衡。既要勇于接受批评,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要善用赞美,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批评中不断成长,在赞美中不断进步,寻找到成长的动能,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中高考作文辅导专业老师张国军, 中国访谈网文学专栏特约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特约作家 湖南省作家协会  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  作家

中国访谈网责任编辑   长江   华光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原创热榜
周排行 / 月排行 / 季排行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