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罗宁
罗宁,画家、美术评论家。1958年10月生于陕西扶风,先后毕业于陕西省凤翔师范和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曾任《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博协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第七、八、九次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罗宁先生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其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出版有《21世纪画坛人物个案研究——罗宁》等数十种画集及专著。先后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举办《罗生门——罗宁的意义》个人作品展;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地举办作品联展。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家工程选取罗宁中国画创作实践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出版研究文献专集《罗宁学术研究》3部及《中国画艺术当代经典大家——罗宁》作品研究专集。先后应聘担任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30、40周年全省美展、首届陕西美术奖、陕西省千年人文美术创作工程等多项重大美术活动评委。
多年来,罗宁先生以画家、美术评论家、美术博物馆专家的多重身份,致力于美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先后在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美术学院、渤海大学、深圳大学、宁波大学、江苏省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重庆美术馆等多座高校和美术馆作学术讲座。以他主讲世界美术馆为内容的52集系列专题片《罗宁话馆》,在陕西电视台播出后颇受好评,并策划了《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及《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展览,在国内外引起反响。
《花信年芳》136×68cm 2020年
2017年9月,国画作品《今日惠女》入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并获特别荣誉奖;
2016年10月,国画作品《惠风》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2016年9月,国画作品巜我的鱼船我的家》入选“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并获二等奖;
2014年,作品《梅朵》荣获“今日丝路国际美术邀请展”三等奖;
2012年1月1日,被《中国书画报》、北京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评为“2011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
2011年10月,国画作品《暖春》荣获“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二等奖;
2010年12月,被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发展课题组办公室授予“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发展思路驱动奖”;
2008年6月,国画作品《明天会更好》入选由中国美协、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主办的“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9月,国画作品《新绿展风》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司·国家画院等主办的“全国画院艺术家作品邀请展”;10月,国画作品《高原金秋》荣获陕西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美术作品展评委奖;
2004年9月,国画作品《绿荫》荣获陕西省庆祝建国55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10月,论文《当代中国画面貌及品评取向》荣获陕西省艺术科学优果一等奖;
2002年5月,国画作品《展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9月,国画作品《心雨》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特奥会特奥金质奖;12月,国画作品《母子图》入选由中央民革主办的“中国大陆当代百人画展”,分别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和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
2001年6月,国画《荷塘深处》荣获陕西省纪念建党80周年书画大展一等奖;7月,国画《踩鼓点》获中国美协等主办的《延安颂》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清风自来》68×45cm 2020年
罗宁作品风格、技法介绍
罗宁作品以现代女性题材为主,画风质朴、率真、清新、自然。其作品充满生活意趣,情感浓郁,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折射出他积极乐观、阳光健康的创作理念。
罗宁人物画具有鲜活的生气,运用中国画的传统材料,诉诸中国画的笔墨技法,显示出画家对中国画本体语言的独立思考。他从速写着手,对生活精心观察和摄取提炼,创造出阳光而喜悦的艺术语言,人物新颖独特,笔墨沉稳,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同时线条松活流畅。罗宁把对国画艺术手法的揣摩织入人物个体的内省中,支撑画面的不独是具有个人特质的表现手法,还有画家经历岁月时,对生活所给出的沉思与爱意。
《豆蔻年华》180×96cm 2019年
我说中国人物画
罗宁
我一直认为,中国画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学习和实践中国画需要相应的文学、哲学修养和科学的世界观,而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学具有哲学家的思维、诗人的情感和杂技演员的技巧。
在学习中国画过程中,始终要解决的就是“道”和“技”的问题;对道的认识、感悟和把握决定了艺术家的精神向度和品味,而技为凸显“道”提供了必需的实现手段。一定的社会经历和人生历练,广泛的阅读和对各种艺术文化的借鉴无疑使画家对道有更深的认识和体悟。
《夏日街头》180×96cm 2019年
我选择中国人物画,是因为我太热爱生活中见到的各式各样美的画面了,通过笔下的人物,想表现我对这个世界的赞美,在传神达意中,抒发我的情感,折射我的精神和追求。但人物画对技术的要求无疑对我是一种挑战,可因为爱,再苦再累再难都坚持了下来。
中国画的传统很丰厚,经典作品无数,但较之于山水画和花鸟画,古代和近代的人物画的发展似乎不如前者,这对我们现当代人物画家而言既是难题,又同时蕴藏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浓翠》180×96cm 2019年
我的中国人物画学习,一开始就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氛围中进行的。我画过素描石膏几何形体,素描静物,素描石膏人像,水粉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伴随我,使我受益匪浅的我认为是不间断地速写,不管用铅笔、钢笔,还是毛笔,都采用的是“线”,用线条记录和塑造一切。这个线,便成了我学习实践中国画的最根本的“生命线”。
《海风》136×68cm 2016年
我没有太多临摹古人的作品,而是选择了我喜欢的现当代人物画家作品进行临摹,包括王淑晖、姚有多、杜滋龄、华三川、刘旦宅、黄胄、方增先、刘文西、周思聪等,我想,他们肯定都临习过古人的画,才有了现在这样的面貌,而我直接临摹他们的作品更为直接。我很敬佩两位当代人物画家,那就是王子武和李世南,但由于我的性格使然,我只能仰慕他们的作品,没有去直接临摹。临摹前辈作品的目的是为了揣摸他们的用笔用墨,他们的线条技法,看起来是在解决技的问题,但也同时在很多艺术家的淡画语录中体会“道”的问题。比如长安画派几位大家的谈话语录我都认真读过多遍。
《晨韵》180×96cm 2016年
我实践的是小写意人物画。“写意”二字我认为关键是写,目的是达“意”,没有“写”就没有“意”。而写与中国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写意”,我长时间练习书法,书法经典名帖读了不少,反复临写过包括颜真卿、欧阳询等书法巨人的碑帖,王羲之的《兰亭序》临写的遍数更是不计其数。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曾临写舒同的书法几乎“以假乱真”了,后来被我敬重一位书法界名师劝阻停下再未去写。在《文化艺术报》做编辑部主任和总编期间,我写稿、改稿、签发稿件等等都是用毛笔完成,目的是掌握毛笔。我坚持这样的观点: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只要是写意画,你就看看作者的落款,看看他的字就知道其作品水平高低了,为此,我仍在努力。
《今日惠女》136×68cm 2016年
关于技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案头功夫和笔墨功力问题,当然人物画还有造型问题,以形写神,形的问题没有解决“神”便免谈。而这些问题也长期在困扰着我,为此我也暗自花力气解决,同时在创作实践中逐步提高。常言道,熟能生巧,只有在对工具和语言掌握熟练的前提下才有质的提升之可能,黄胄先生当年每天要画近一刀宣纸,我们能画多少呢?所以,技要靠练。
《惠风》180×180cm 2015年
有了造型基本功和笔墨的驾驭能力还不够,重要的是还要有生活,要有从生活中发现美,提炼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画家能否出好作品的关键,这需要画家的天才和悟性。
再高一步,那就是画作的精神性,即画家是否在画作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说起来似乎比较抽象,但这是画面上首先表现出的气息,有无个性,有无情感,看了画作一目了然。没有一种精神通过画面传达给观者,即便制作精细,笔墨挑不出缺点,也仍是在一种技术范筹,是一种死画,没有抒发出一种精神仍不能成为好作品。
这些年,我主要努力使自己的作品鲜活,有生气而不落俗套,我的目的是想探索一种有个性的中西结合的中国人物画及其表现形式,并力求通过我的作品能给观众带去一种生命的活力。
当然,艺无止境,这是我一辈子要追求的目标。
《嘎洒早市》145×230cm 2014年
《我的渔船我的家》170×200cm 2014年
《傣家小妹》68×46cm 2014年
《祥云》180×97cm 2014年
《暖日春》180×96cm 2014年
《荷塘溢香》136×68cm 2013年
《渔村之晨》180×97cm 2013年
《塔什库尔干河畔》170×112cm 2012年
《格桑花》120×120cm 2012年
《舞醉》68×45cm 1991年
相关阅读
- 04-23官方推荐:2021年中国当代高层次书画艺
- 04-222021名家真迹报道:著名画家罗宁
- 04-21官方推荐:2021年中国当代高层次书画艺
- 04-16官方推荐:2021年中国当代高层次书画艺
- 04-13【非遗人物专访】专访中国传统文化(书
- 04-13官方推荐:2021年中国当代高层次书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