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专家昝圣旭教授 敬献六一儿童节——儿童的重要地位
论儿童精神障碍、自闭、多动、抑郁分裂、厌学、自残、杀人、自杀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让“花朵”向阳而生。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在国际六一儿童节,让我们走进全世界攻克精神病第一人,北京圣旭堂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潍坊昌乐圣旭精神疾病研究院院长昝圣旭教授,谈一谈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的问题。
昝圣旭教授行医50多年来,攻克了千年堡垒,打破了精神病不能根治的神话。在精神病治疗路上,山南海北,都有被他妙手施救的精神病患者,帮助成千上万名精神病患者摆脱疾病煎熬,使精神病人不再是残疾人! 而他精湛的医术、神奇的疗效、高尚的医德,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患者精神世界的“掌灯人”,全世界攻克精神病第一人。
编者按:
本文剥笋抽丝,剖析至细,发瘾至微。“将现代精神疾病,查无病因,检无病机的世界难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淋沥尽致的展示出来。引经据典,旁证博引。努力发现矛盾,勇敢揭露矛盾,精准的解决矛盾。从防到治,治病治心,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实属当今奇文!自古至今,对精神病的论述,从深度,广度,因果关系,治疗法则,专利方药而言,实属罕见!高难科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的研究,治疗,预防,康复,自此才明确了方向,垫定了基础。如同医学海洋的灯塔,后人学医的指南,广大患者的救星。
医学界的迷茫,疑惑,诊不明,断不准,方药无效的局面,从此洞若观火,豁然开朗。
论儿童精神障碍、自闭、多动、抑郁分裂、厌学、自残、杀人、自杀
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世界的未来,儿童是家长的心,民族的魂。不但是文明建设、科学发展的后继,更是保卫国家,捍卫和平的兵源。于国于家、自古至今,无不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后代身上。自身不强、愿后代强。自身辉煌,希骥后代更辉煌。待要升,看后生,无有一人不想让孩子超越自己,更无有任何民族情愿后代不如上代。
自从盘古,启明混沌世界,先有了植物,后有了动物,在动物类中,人是弱势群体,常被禽兽捕食,如果不是一代代后天的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是像其它动物任其自然成长,恐怕被吃光的不是禽兽而是人类。就说当今的文明,如果不是一代代智慧的积累与传递,人类很大可能的还停滞在原始社会的生活环境中,至少不能以楼房代替洞穴,以华服取代草衣。
如果人类于其它动物同样的只是先天本性的呵护后代,而不是重视强化对后代的培养教育,像其它动物一样生下来任其自然成长,就繁殖的速度,数量,成长的快慢、体能的差别而言,人类的繁荣不知要迟来多少年。只因为一辈辈耐心艰苦培养,顷尽心力的教育,全面无私的智慧传递,才有了人类高级动物迅速升华的更高级,创造了空前的人类文明。惟此,后代就是未来,儿童就是希望,儿童决定着家庭的盛衰、决定着国家的未来。
一、当前儿童健康状况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
10-19岁青少年,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占该年龄组全球疾病负担的13%。抑郁焦虑症和行为障碍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部分主要原因。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
10-19岁年龄段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六分之一,据估计,这个全球六分之一的群体中,14%患有精神障碍。
另有一文,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全球发病率12%-28%,并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国内调查也发现,儿童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约5%—30%,大约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有抑郁倾向。
《百姓健康,医学论谈网》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发病率上升。三千万儿童孤独无依。2020年统计中国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10%,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
北京安定医院首席专家郑毅教授开展一项流调显示:6-16岁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心理发病率17.5%。但是,精神病专职医生全国不到500人,四百多名专职医生,应对三千万病儿,显然是杯水车薪。2024年寒假开学,厌学病、恐校症、焦虑、抑郁、紧张,儿童少年心理病飙升,不但一床难求,更是一号难求。排队长龙、挨肩擦背,家长心急如焚,医生焦头烂额,应接不暇。绝大部分医生都不是儿童专职专科,多数医生都是跨学科应急上阵。
要知道,精神病是世界难题,儿童精神科是难中最难的病种。明朝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卷三八中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 。儿科为哑科,发现难,表述难,诊病难,治疗难,配合治病的主动性更难,接受长期治疗的耐受性,难上加难。
国际儿童法,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各国出台儿童保护政策,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措施。仍然未能阻止儿童身心疾病的逐年攀升,各国医学机构投入大量的经费研究,仍然不能突破儿童精神障碍的瓶颈。
一儿生病,举家不安,如火燎心,如坐针毡,百查无因,久治无果。名贵高昂的仪器,如同堂皇的摆设。华丽的药品包装,药效甚微,副作用很大,常年服药,不达全愈目的。
有因必有果,有矛必有盾,有病就有治,这是不变的真理。昝教授秉承“病人之苦,如同身受”的慈悲情怀,医者父母心的大爱精神,用医者的使命和责任、投入了救赎儿童疾病的研究。携潍坊精神病研究院,北京圣旭堂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追古溯源,博览群书,调研现状,遵循先贤遗慧,努力赓续辟新,本着“夫欲望病,先查病因,候其病机”的诊病程序,对当前儿童疾病逐年飙升的原因,总结归纳,有以下粗浅见解,供同仁参考,斧正提高,权当抛砖引玉,希望于儿童疾病的康复进一绵薄之力。
儿童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如果追溯源头的话,哪就必须从父母孕育说起,这是唯一的因果关系,是无容置疑的第一要素,因为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是上代的基因。据研究,双亲遗传率为39%,单亲遗传率16%,隔代遗传率较低,但是也存在一定机率。遗传只是一个方面,还有一方面不容勿视!而且更重要。
昝圣旭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发现:凡大学毕业男女生,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呕心沥血,自小学开始,没睡过囫囵觉,没吃过安生饭,没有真正放松过,安心的玩过。三分之一的大好年华都是在急急匆匆,紧紧张张中度过的。五脏暗耗,气血透支,一路拼杀、精疲力尽。到了大学,已是力不从心,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学业闯关了,未及下马卸鞍,就业的紧箍咒又绷紧。或寻业、或待业、或有业、或无业、或乐业、或苦业、学业事业不匹配者或不胜任,或不适应。在从教室到社会,心理未及平衡,身体未得放松的情况下,当婚当嫁的年龄,也在无形无情的鞭摧。其它可以等待延缓,婚龄错过不能再来,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继乏嗣,中断烟火,才是弥天之过。本着万事先急后缓的原则、只能先选择结婚,再谋后图。此时,男女机体,气血不充,心理不健,阳精不强,阴卵不壮,种不良,地不沃,怎能苗壮谷丰,生下的孩子往往不健康。此时身体亚健康的婚后男女,有不孕不育的,有妊娠无胎心的,有习惯性流产的。如此等等,综合分析,都于孕育之前身体虚弱有密切关系。笔者接诊300多例不孕不育男女中,多次仪器查体指标正常,苦苦不能孕育,诊脉得知,心肾不足者,气血双亏者,痰湿瘀阻者,肾寒宫冷者占多数。偶尔有幸怀孕者,自婴儿期就不健康,虽然某些婴儿在早期未发现异常、但到2——5岁,体弱多病,易感冒发烧,易腹泻便秘,易哭,易惊,肠胃不好,睡眠不深,举动异常,过蔫耷,过亢奋,咬牙,吮指,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这叫做“先天秉赋不足”,只能靠后天弥补,这是儿童精神障碍的源头。后天弥补,后天纠偏,就是医学的课题了。
二、 儿童心理疾病原因
上面讲了儿童生病的原始源头,与孕育前父母身体状况和胎教胎养的关系。其次就是婴儿出生后的养育问题。
一、母乳喂养是最好的
代替品只能是母乳不够或是不及时的时候做为应急补充。但是经常生气,暴怒的母亲,要停止喂乳。生气后怒气伤肝,肝在排毒,母乳中能检测有毒物质。还有就是母亲有病,正在用抗生素,激素类药品治病,要停止喂乳。这些药物成分,分泌在母乳中对婴儿的脑神经发育都起着很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寄养
因工作关系,上班时间,匆忙喂奶、把孩子寄养在奶奶家,姥姥家、姑家、姨家、或者保姆代养这些儿童发病率较高。
三、领养
临床接诊发现,无子女夫妇领养的孩子发病率也较高。
四、独生子女
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认为少生优生优育,其实所得其反,独生子女患病率更高。
五、离婚
当今社会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增多,单亲带养的儿童发病率相应的大幅度升高。
六、夫妇不和睦
经常吵架、打架、分居、互不宽容的家庭,儿童发病率高。父亲对孩子说妈不对,妈对孩子说父无能,孩子无所适从,对父母失去敬畏。不信、不敬、不畏、就自然不听话了,心里心态,渐渐偏离正常,最终成病。
七、溺爱
娇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宠溺成性,终不成器。虽然千古明训,耳熟能详,心知肚明,但总是战胜不了过分疼爱的天性。只疼不管,只宠不教,犯错不纠,顽性无束,使孩子坏习惯不改,好习惯不立,不知对错,自以为是,无情无义,无亲无疏,以妄为常。五岁不改,十岁成性,山河好改,本性难移。一旦性格形成,再改很难。在家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显然是位小东家,小祖宗、小皇帝。一进学校,师生再不是家长,环境巨变,四处碰壁,长期压抑成绩骤降。智商、情商、逆商、三商不足,也是易患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儿童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两支彩笔,摇篮里的第一堂课,与孩子一生的命运,惜惜相关。小学不想管,初中管不了,高中不敢管,放纵自流,必须高度重视。
八、学校环境
儿童出生于家庭,成长在学校。儿童到青年80%的时间成长生活在学校,20%的时间在家里,除去睡觉和做作业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10%的时间和家人生活,孩子的健康成长,受教,德智体劳美,大部分是在学校塑化而成。有好孩子在学校变的更好,也有好孩子在学校变成坏孩子,病孩子。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智慧的摇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厚传家远,读书继世长”。“鸟欲高飞先振翘,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古贤名训,让社会上不分贫富贵贱的家庭。无论地位高低的家长,也无别于白丁鸿儒,青一色的不谋而合,一个信念,把孩子送进学校。学校的地位,可谓至高无上。孩子就是希望,希望就在学校。但是,惊奇的发现,90%的精神障碍病人,多数是在学校就读生,因病辍学生、因病休学生。其中有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大学生、读研生、读博生、亦有北大、哈佛、清华大学生、美日韩、英俄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留洋生,也不少见。这类学生病人,多数聪明好学,积极上进,道德品质较高。他们智商高,情商低,逆商最差。
这些硕博生,辍学生,接诊时虽然年龄已是青年中年。有的25-30岁之间,有的30岁40岁之间,但是问及病史得知,他们多数是在初中高中年龄段,就有了精神障碍的影子,一则是他们强大的求学毅力,带病学习,考上了大学。二则是有的吃着几片抗精神病药物坚持带病学习,坚持到最后,最终还是因病弃学。因为病史长,病根深、病态心理僵化,又以学历高,自熬聪明,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为什么中青年的病史,可追溯到初中高中年龄段呢?研究发现:
(1)上学距离的改变。小学生,一般离家近,在家居住,家长接送。一但上中学12-13岁的孩子,就要进城住校。他们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突然离开父母,住集体宿舍,人地两生,心生胆怯,心情压抑,日久成疾。
(2)分数比拼。分数的要求是老师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学生比拼的焦点。但是,孩子们的脑力、精力、天赋、千差万别。有的孩子不很努力,名列前矛。有的孩子,拼尽全力,成绩仍然滞后。本身儿童的尊严,攀比心理,并不比成人差,甚至更强烈,更欠理性。此时,再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不满,甚至被羞辱,严训,再甚者责打,责罚,孩子两头吃气,里外无脸面,有苦难言,眼泪往肚子里流。这时有孩子去歌厅、去网吧、打游戏、抽烟、喝酒、去释放压力,索性不学了。逃学、厌学、恐校症由此而生。有的回家,谎报成绩,隐瞒分数,有的就怕家长问分数,支唔不敢如实回答。
(3)课时多。早自习,晚自习,数学老师还没下课,语文老师已侯在门外。课间操没有了,体育课减少了,课外活动没有了,紧张的神经得不到放松。一驰一张是文武之道。只有紧张,没松弛,也是身心疾病的原因。
(4)作业多。 好多家长感到,孩子根本没有星期天。星期做作业,夜里要做到12点,假期也是如此,根本不敢玩,恐怕完不成作业。好多家长说,现在上学的孩子比大人都累。
(5)体育少,睡觉少。
繁重的课程作业,挤扁了体育活动。因为体育可能于分数关系不大,自然被可有可无。但睡眠于成长期儿童,关系太密切了,按自然生成规律,儿童睡眠应长于成年人。于此相反,现儿童睡眠存在着严重的不足。9点半晚自习下课,有学校9点50下晚自习。早上5点半早自习,减头去尾,孩子们大约睡6个多一点点。如果,中间再去小便,充其量睡6个点,这根本不够成长期的生理需求,于紧张的学习,作息不匹配。
(6)学校霸凌。
现在学校霸凌事件屡见不鲜,以强欺弱,以多欺少,以大欺小,收保护费,不敢于老师说,不敢于家长说,越说被欺负更厉害,因此患身心疾病的儿童也多见。
(7)抗生素,对儿童精神病的作用。
据天津儿科医院主任许主任的临床研究总结:1、抗生素,可引起腹泻,患肠脑疾病的概率提高。2、可损害肝肾功能,患肝脑病,肾脑疾病的概率提高。3、产生耐药性,抗生素的耐药性,使儿童感冒发烧留下的气管炎、扁桃体炎、鼻炎,久年不能治愈,其中鼻炎诱发的精神障碍并不少见。
一省卫厅医政处处长田常俊举了一组关于抗生素的数据,据调查,我国人均年消费量在138克左右,这一数据是美国的10倍,全球第一;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我国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应用抗生素高达95%。百度:《抗生素滥用对孩子的危害》(范文)
在抗击非典,新冠病毒,两大疫情中、精神病发病率、复发率提高、也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加倍使用有着一定的关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赵旭抗生素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发现:抗生素主要的副作用;1.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患者可以出现抑郁、癫狂、心慌、胸闷、精神异常。
鹤岗市人民医院侯立城主任在《儿童吃激素药的危害有哪些》一文中写到。1、向心性肥胖2、血糖增高3、消化道溃病4、高血压5、骨质疏松6、精神症忧、兴奋、失眠、暴躁、易怒。
百度:来之药学部作者田静的文章指出:部分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脑内蓄积,可能对第八对颅脑神经有损伤,影响听力。听力的影响.一聋三份痴,直结影响了儿童的精神问题。
还有一篇文章,来之医学界呼吸频道,作者张明明,抗生素的副毒性,做了较详细的论述。
1、青霉素类,浓度较高时,出现嗜睡、神经错乱、幻觉、昏迷、情厥、癫痫等症状。
2、头孢类:幻觉,眼震、惊厥及癫痫。头孢类新代产品,有失眠和焦虑的副作用。
3、氟喹诺酮类: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多样。可有头痛、头晕、失眼、耳鸣、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幻觉、惊厥、癫痫、肢体麻木、震颤、颅内压增高等。
总而言之,药源性儿童精神障碍、不排除儿童心身疾病高发的诸多原因之一,
九、性早孰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儿科主任易维芬老师,关于《儿童性早熟对心理健康影响》一文,对儿童性早熟引发的心理疾病有如下见解:1.自卑感。过早的乳房发育月经初潮,与同龄同学的发育不同,感到紧张,不懂不理解,产生自卑心理。2、社交障碍。性早熟患儿与同学产生了不正常团结交友交往的心理障碍,羞涩紧张的心理,失去了天真活泼,影响了身心健康。3、情绪波动。性早熟的患病儿童,最常见的是情绪波动,焦虑、抑郁、愤怒、或爱近异性、或躲避异性、最易出该两个极端心理。4、性认知困扰。性早熟儿童,对性产生过早的关注和认识,因为性问题,是先天性的羞觉、志觉隐私,无法诉说,不易暴露。他(她)们往往去电脑、手机、网吧,寻找答案。网络媒体中的黄段子,艳情故事,文学作品,文艺作品,使性早熟儿童对性的关注更强烈,更深入,更浓厚。早恋、暗恋、春梦连篇,学习不集中,成绩下降,最终因病辍学。
性早熟的原因:
任何病种的研究,任何先进的药方,药品,都是走在疾病的后边。新时代,新环境,新气侯,摧生了儿童性早熟这个新的病种。医学界又增添了新的课题,新的任务,新的攀登高点。医生的使命,不单独是医救生命,还要时刻警惕随时发生的生疏疾病。
昝教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性早熟儿童,自幼有两大爱好,一是爱看卡通类型的童话文艺作品,少不了的花里胡哨的异性情节。二是贪食鸡鸭魚肉蛋,现在的肉类食品,通通都是摧肥摧熟的。即能摧熟低级动物,亦能摧熟高级动物。再加上儿童文化的诱导,儿童不想早熟也难。
有一女童,自幼贪食炸鸡腿,外焦内嫩,香脆可口,每天不离。11岁来例假,性欲难控,12岁住进精神病院,自此终生服药,反复进院出院。另有一男童,无肉不欢,喜看卡通。八岁追异性,10岁有手淫,搂抱女同学,不顾及场合,幻听出现,学习不集中,不得不住进精神病院。从此走上不知尽头的治病之路。此类型发病儿童甚多,并且多数成为终生疾病,最终沦为残疾。一张残疾证,一家血泪史。有幸的是,昝教授的艰辛研究成果,五项中药秘方专利的伟大发明,残疾证再不是绝症的宣判书。几十年的临床案例,让大部分接诊患者,残疾证换成了工作证,结婚证。但是,最好的治疗也不如最初的预防,四两预防千斤治,儿童精神障碍的发病率狂升不下,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必须加强提高,全方位的防治措施。
十、青春过渡期
从儿童到青年,也就是从儿童到青春期这个过渡阶段,也是儿童青少年发病率高升的阶段,从童声的消失,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性格内向变为外向,外向变为内向,由活泼转为腼腆、板滞。从天真无束、变为蔫蔫耷耷。内向转外向的,发病率低。外向转内向的发病率高。
由外向性格转入内向性格的原因,主要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一但走进学堂,这个初级社会才真正尝到了海水的“苦咸”。由于天赋的脑力不足,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任其如何努力,总是名落孙山,渐渐心恢意冷,斗志衰退、抑郁寡欢,悲愤交加,失于及时的心理舒导,最终沉沦于逆境,成为精神疾病。
内向转外向的性格的儿童,可能是先天不足,后天弥补适当,幼年体弱多病得到了逐渐的康复,羽肌丰壮,精力充沛。由内向转入外向性格,发病的机率也就降低了。
十一、网瘾与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的关系
近几年,网瘾戒断机构不断增加,并红火起来。网络成瘾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冯坤心理学博士已经下了结论。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吃饭也不肯放下,晚上睡觉也玩。父母强行关灯,摧他睡觉,他就蒙上被子,在被窝里玩,如果没收手机,就大发脾气,说他几句,情绪激动,甚至摔东西,砸门窗,打骂父母,偷钱上网,充游戏卡,逐渐厌学逃学,旷课,不在乎学习成绩。焦虑、抑郁、紧张、与父母疏运、同学疏远、孤僻、易怒。脱离实际、脱离社会、脱离亲情、脱离友情,沉迷于网络虚幻的世界。
笔者在济南市精神病研究所门诊部、工作10年,在潍坊市精神病研究院合作单位,昌乐县济德医院工作10年,在所有的接诊病人中,大约有五千病人是不同程度的情志病、抑郁焦虑、紧张、胆怯、沉默、迟钝、癫狂(精分)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多动症、自闭症、癫痫病等等。认真观察年龄段,1——5岁的就诊率最低,5——10岁的较少,10——15岁的儿童较多,15——20岁的更多,20岁——25岁的最多,25——30岁的相对减少。根据调查追访得知,减少的原因,不是病员减少,而是发病率减少。追塑他们的病史,治疗史,既往史,成长史,90%的都在儿童期发现异常,10——15岁进入轻度期,15岁——20岁发展为中度,重度期。13岁14岁——16岁第一次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患者最多,从此后反复进院出院,长期服药,终身休学,辍学,脱离社会,不能独立生活,无论是否领取残疾证、精神残疾已成事实。
中西医对精神障碍不同的认识
内经命名的癫狂,相当于西医的精分,癫于狂发生在同一患者,交替发作,就是西医学的双相情感障碍。癫,相当于精分的阴性症状,缄默不语、喃喃自语、孤僻独处、情感淡莫、思维迟纯、举动笨拙、行为迟缓等等。狂症,相当于西医学精分病的阳性症状、语速声高、口若悬河、精力充沛、思维奔逸、喜怒无常、歌舞无度、打人骂人等等。抑郁、焦虑、紧张、胆怯、强迫等,相当于中医学的五郁症.即火郁、木郁、土郁、金郁、水郁。对应心、肝、脾、肺、肾。火郁心经,神明无主、木郁肝经,滞而不舒、妄虑妄断,土郁脾经,焦思痰浊,气郁肺经,悲怨寡欢,水郁肾经,心肾不交。五郁有两个睡眠极端,一是嗜睡,二是失眠。睡眠的两个极端,当然就有两种性质。一是良性失眠,二是恶性失眠。良性失眠,多因劳累过度,心脑疲劳,正面思维为主,负面思维相对较少,最重发展为抑郁、很少成为癫狂(精分)(双相)。恶性失眠、负面心理较重、最后发展为癫狂(精分)双相。因为负面的烦、恼、怨、恨、怒长久的占居着内心世界,深陷病态思维,不能自拔,发展为精分也是必然之果。
也可以理解为,五郁症是癫狂(精分)的前身。癫狂(精分),不是突然形成的。研究发现,癫狂(精分)在2——5年前就有轻度异常的表现,也就是五郁症的表现。此时,如果普及中医技术,遵照内经五郁症的治疗原则:即”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人类哪有癫狂(精分)的发生。把未病之病,萌芽之期,给于精准的治疗,儿童精神障碍,绝对不是今天的局面。应该提出,并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初发期、轻度期、甚至于中度、重度期的诊断,仪器无论多么昂贵先进,仍检查不出病因病机,就功能性精神疾病而言,仪器比号脉还要落后多少年,还没有比较明确的预判。但是仪器永远不能完全取代于人,早已就有了明确的定义。
病例心得
2022年4月16日,接诊湖北孝感李某,男,独生子,17岁,病史5年,住院四次,效果不明显,长年服药,治疗从未停止,于15岁不会说话,呆滞淡莫,生活半自理,12岁发病,9岁己见异常,喜独处,不合群,学习成绩尚可,贪肉食,肥胖儿,性早熟,痰湿瘀阻,自悲,抑郁胆怯。经专利方法,变化施治,第八个月会说话,一年半生活自理。巩固三个月,恢复常人生活。
同年接诊北京朝阳区,患者張某,独生女,32岁,未婚,学历本科,病史16年,住院3次,一次诊断抑郁中度,二次诊断精分,三次诊断双相情感障碍,常年服药,服2片氯氮平,2片丙戊酸钠,免强读完本科毕业。身体日渐虚弱,副作用日渐凸显,由大呼嚎叫,打砸摔,时常裸体,逐渐喜卧懒动,久卧不起,由过度肥胖,转为骨瘦如柴,三年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吃饭喝水,靠父亲畏饮,来例假不知收拾,靠父亲打理,上厕所靠父亲帮助,生活方方面面,都靠老父亲照料,因为老母脑血栓偏瘫。在大爱面前,重病患者,无瘾私,无男女之别。疾病会让人失去一切。
因为父母爱女心切,又怕被外人知道,又有较高的退休金,一直没办理残疾证,看到大公鸡的采访,立即前来就医。问诊得知,16岁第一次住院,9——10岁略见异常,12岁有明显异常,虽然乖巧聪明,学习优秀。但是,经常反复提问一个相同的问题,并且娇弱,经常感冒,常不如意,受父母高学历的教育和聪明基因的遗传,学习特别用功,智商很高,情商,逆商相对很差,师生关系不随其意。
经专利秘方治疗五个月,生活自理,恢复语言。10个月,料理家务,炒菜做饭,伺护母亲。
以上类型,久病不能自理者,不会说话者,治疗320例。全面康复280例。仍残留少数症状者30例,12例因不能耐受中药,中断服药,不得所终。
儿童多动症,自闭症,厌学症,焦虑症,抽动症,抑郁症,精分症,接诊160例。儿童癫痫病120例。临床发现,并无一例是初发就诊。究其原因,民营医院规模小,名头低。家长疼爱孩子,无论大小病,直奔最大的医院,选择最高的专家,挂号最著名的教授。据有关报导,我国每年门诊急诊量60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个人看病五次,民营医院的民间医生接诊率相对很少。其实,人们浑然不知的是,反复多次的仪器检查,辐射损害,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药源性疾病,药源性并发症,给今后的康复带来极大的困难。
160例儿童自闭症,男童90例,女童70例,完全康复80例,明显好转60例,其中10名儿童失语症得到康复,20名儿童,因不能耐服中药,中断调理,后情不知。120例儿童癫痫病,男童66例,女童54,完全康复118例,仅有2名不知原因,中断调理,后果不详。
临床实践表明,精神疾病,虽然是难题,但不是绝症,更不是不治之症。根据儿童少年发病率攀高的数据,提示我们,如果有效的遏制这种疾病的发生,必须从预防开始,防重于治。四两预防千斤治。预防很轻松,治疗很麻烦。预防有两个重要阶段:一是父母婚龄孕育期,二是儿童育养期。这两个阶段,如果重视身心亚健康的调理,潜在的,暗疾于末病的防治,就一定会改变这个悲观的现实!
总结临床经验,凡是慢性病,化学药品,始服见效快,久服有伤害,短期服用利大于弊,长期服用,弊大于利,联合多品种,剂量累加,副毒性更强烈。中医药草根树皮,原生药材,即是食材,又是药材,只要用药剂量适宜,无副作用,久服无毒。无论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老年人,只要是慢性病,首选中药调理,平衡阴阳,是最好的选择。自古至今,中医药调病,极少有终生服药的病种。但是,万事万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西药的强项也不容置疑,疾病的急性期,严重期,标症强烈期,还是化学药品吸收快,显效快,减少了中药通过消化道转化的一个慢性环节。所谓中西结合,标本兼治,就是这个道理。治标不治本,不但终生不愈,而且,舍本治标,本症受损,所得其反。如治本舍标,标症不解,急转直下,病情恶化,亦然入里伤本。所谓标本兼治,不但是对医生水平极其严俊的考验。而且也是中西医并存,互相结合,各取其长,各补其短的重要所在。识标辨本,精准施治,平衡阴阳,虽勤修苦学,亦难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疾病是人类的公敌,大敌当前,中西医正确的结合,临床中,适当适时的结合,是人类健康长寿的刚需。唯有西医的强大于中医的伟大,有机的紧密结合,才是人类莫大的健康福祉。
昝圣旭
昝圣旭(联系电话:4001288997),出生于中医世家,是“昝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2005年任山东省协和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精神病研究所所长;2015年创办北京圣旭堂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2015年创办潍坊昌乐圣旭精神疾病研究院;他历览世代中医典籍,勤学强记,铁砚磨穿,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尤其在精神病研究领域步步登攀。将祖传秘方自我创新、临床和病理相结合,融古今医学精髓而用之,并荣获五项国家专利证书,该技术国内首创世界领先,在中医领域,尤其是精神病令世人瞩目。
(
昝圣旭院长先后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得中医药专家一致好评, 曾获卫生部“健康使者”荣誉奖牌和证书,中国十佳名医,全国中医劳模、中医药亮剑成就人物、“抗疫英雄”、“疫情防控最美战士”、“抗疫先锋”、全国中医劳模;荣登世界第一屏纳斯达克大屏;“纪念铜像奖”获得者;“精神病中药四步疗法治疗药物”,在第11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获得 金奖;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成员单位——吉雷斯纪录授予”吉雷斯·修儒释道 诚泰斗医“大奖’;被全国中医学术传承委员会聘请为 荣誉会长及终身医学博士和终身客座教授。
文章撰稿人:精神疾病专家:昝圣旭
北京心脑病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昝庆喆
昝圣旭教授书法作品鉴赏:
相关阅读
- 06-01健康始于肠道,关注国民健康刻不容缓
- 05-31精神病专家昝圣旭教授 敬献六一儿童
- 05-29中乳协第三十次年会召开 君乐宝斩获
- 05-29[五一专题报道] 著名皮肤病专家 夏先
- 05-28改革潮中搏巨浪 创新路上扬风帆 访中
- 05-27中国昆舞创史人--马家钦